[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硬脊膜前方病灶分离的脊柱弧形剥离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6784.8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1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项良碧;樊蓉;王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项良碧;王琪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10016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硬脊膜 前方 病灶 分离 脊柱 弧形 离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临床医学之骨外科学脊柱外科手术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硬脊膜前方病灶分离的脊柱弧形剥离子。
背景技术
胸腰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症状严重者常常需要手术治疗。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结合骨化病灶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OPLL的主要手段。而且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也不少见,往往需要手术切除。但是由于硬脊膜前方病灶与硬脊膜的位置关系,使用传统骨刀及剥离子无法对其进行安全有效的操作。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硬脊膜前方病灶分离的脊柱弧形剥离子,其目的在于在避免对硬脊膜的过度牵拉的情况下,剥离子弧形部的刃口工作区可顺利置入硬脊膜与其前方病灶之间,利于操作,避免神经损伤。
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用于硬脊膜前方病灶分离的脊柱弧形剥离子,其特征在于:该剥离子由锤击部位、手柄、工作杆、弧形部和刃口工作区构成;锤击部位的下方连接手柄,手柄的下方连接工作杆,工作杆的下方为弯曲的弧形部,弧形部的外侧为刃口工作区。
所述的用于硬脊膜前方病灶分离的脊柱弧形剥离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锤击部位为穹窿形。
所述的用于硬脊膜前方病灶分离的脊柱弧形剥离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表面为防滑磨砂面。
所述的用于硬脊膜前方病灶分离的脊柱弧形剥离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部平滑弯曲,且弯曲处无薄弱环节。
所述的用于硬脊膜前方病灶分离的脊柱弧形剥离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刃口工作区薄、所述刃口工作区与工作杆成120°夹角。
优点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避免对硬脊膜的过度牵拉的情况下,剥离子弧形部的刃口工作区可顺利置入硬脊膜与其前方病灶之间,利于操作,避免神经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中标注:1.锤击部位2.手柄3.工作杆4.弧形部5.刃口工作区。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锤击部位1为穹窿形,利于锤击时受力均匀且防止锤头滑开。剥离子手柄2表面为磨砂面,防滑,利于把持和控制方向。工作杆3与刃口工作区5藉弧形部4自然移行,移行处无薄弱环节,防止剥离子在使用过程中因应力集中于薄弱环节而断裂。刃口工作区5薄,至尖端最薄、锐利,与工作杆3成120°钝角,可用于分离硬脊膜及其前方病灶,无需对硬脊膜过度牵拉即可将刃口工作区5顺利置于硬脊膜前方,减少对硬脊膜的刺激和损伤。剥离子既可锤击,亦可通过徒手用力,使用方便、安全、有效。
结合具体手术过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全麻成功后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单,作腰椎后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腰背筋膜,骨膜下剥离椎旁肌,显露椎板至关节突关节,放置椎弓根螺钉。行椎板减压,以神经剥离子分离,将硬脊膜和神经根轻轻牵向中线侧,放置神经根拉钩,将硬脊膜和神经根向中线侧牵开,显露后纵韧带骨化灶,于骨化灶侧方切开后纵韧带,行椎间盘切除,使骨化灶形成薄层骨壳,于硬脊膜前方放置弧形剥离子,锤击或双手用力下压使骨化灶塌陷,以髓核钳夹取去除病灶。处理椎间隙,放置椎间融合器,加压锁紧尾帽。彻底冲洗,逐层缝合。术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项良碧;王琪,未经项良碧;王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67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