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超声波传感器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6334.9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5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义文;郁宏;戴一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
主分类号: | B60R11/00 | 分类号: | B60R1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胡秋婵 |
地址: | 215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超声波传感器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超声波传感器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以超声波传感器为主要部件的倒车辅助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超声波传感器一般安装于车前或者车尾部的保险杠上,用来探测车体与障碍物的距离,并在达到设定的危险距离时提醒驾驶员注意。
目前市面上安装在汽车保险杠上的超声波传感器,结构一般分为头盖式和无头盖式两种。头盖式超声波传感器的主体与头盖通过卡扣、卡钩或金属弹片等装配,固定于保险杠上。由于头盖式安装在保险杠上美观度欠佳,并且结构较为复杂、通用性差,针对不同保险杠需要设计不同头盖,因此不利于零部件的通用。
无头盖式超声波传感器不会在保险杠外部观察到盖头结构,并且探头端面不会凸出于保险杠,因此比较美观,但是对保险杠安装孔的加工提出了很高要求,提高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超声波传感器的固定装置,其构造简单,方便安装和拆卸,降低生产成本。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车载超声波传感器的固定装置,包括汽车保险杠、弹性盖圈和支架,所述汽车保险杆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弹性盖圈卡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弹性盖圈设有贯穿孔且所述贯穿孔的尺寸与超声波传感器的探头端相匹配,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汽车保险杆的内侧面上,超声波传感器的探头端穿过所述定位孔并固定在所述贯穿孔内。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盖圈设有第一外缘和第二外缘,所述第一外缘和所述第二外缘均沿所述弹性盖圈周向布置成圈状,所述第一外缘和所述第二外缘之间形成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外缘和所述第二外缘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所述定位凹槽的宽度与所述汽车保险杠的厚度相匹配,所述第二外缘卡设在所述定位孔内。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缘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外缘。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缘的厚度沿径向由中间向边沿递减且所述第一外缘的外端面呈圆弧状。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板和设置所述固定板上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所述定位孔并固定在所述汽车保险杆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径向的两侧并与所述固定板相垂直。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汽车保险杆的内侧面之间贴合双面胶,所述双面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匹配的通孔。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贯穿孔内壁上设有旋紧螺纹。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做相应的解释:
第一外缘的外端面指的是背离定位凹槽的一面,即与汽车保险杆不接触的一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汽车保险杆上设置安装孔,将弹性盖圈卡设在安装孔内,支架固定在汽车保险杆的内侧面,超声波传感器穿过定位孔后固定在弹性盖圈的贯穿孔内,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而且成本较低,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载超声波传感器的固定装置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后汽车保险杆外侧面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盖圈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其中:
1、汽车保险杆11、安装孔;
2、弹性盖圈;21、第一外缘;22、第二外缘;23、定位凹槽;24、贯穿孔;
3、超声波传感器;
4、支架41、固定板42、第一侧板43、第二侧板44、定位孔;
5、双面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未经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63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电杆塔连接用的钢骨架混凝土法兰
- 下一篇:一种立体车库搬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