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射孔、防砂、丢枪一体化完井管柱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83917.6 | 申请日: | 2015-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63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 发明(设计)人: | 周思宏;王向东;曹文江;王雷;赵霞;沈飞;李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 |
| 主分类号: | E21B43/11 | 分类号: | E21B43/11;E21B43/08;E21B23/00;E21B34/08;E21B33/12 |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周京兰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管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业新投产油水井的井下射孔完井管柱,特别是一种射孔、防砂、丢枪一体化完井管柱,尤其适用于地层轻度出砂、储层敏感性强的新投产油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石油行业进入低油价新常态,高效、低成本应对是石油工业唯一的出路。目前新投产油井射孔完井的常规工序是:下入三趟作业油管柱实现油井射孔、防砂和防止完井液漏入油层。首先对油层射孔,然后下入防砂管柱,最后下入保护地层防止液体漏失的管柱。在该作业模式下需下入三趟管柱,作业时间较长。由于砂岩储层敏感性强,新井作业期间油藏保护难度大,若钻井期间发生一定的泥浆污染,作业后油井因地层漏失会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堵塞,作业后产量大多较低。采用现有工艺施工周期较长,完井成本居高不下,且在每趟管柱的下入过程中,完井液都有漏失,对地层污染严重,大大降低了新井投产后的采收率。因此针对这种地层出砂强度低,储层敏感性强的地层开发出一种既能实现射孔、防砂,又能最大程度保护地层不被外来井液污染,实现新井的防砂,防漏失,最终实现长效开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射孔、防砂、丢枪一体化完井管柱,将负压射孔、防砂与地层保护三项功能集于一体,避免完井液漏失对油层造成危害,提高作业效率,延长油井生产周期。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射孔、防砂、丢枪一体化完井管柱包括油管、射孔封隔器、压力开孔装置、旁通、减震器、沉砂缓冲器、起爆器和射孔枪,压力开孔装置设有泄油孔,射孔封隔器上方的旁通通过导压管与压力开孔装置连通,压力开孔装置的下部通过油管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减震器、沉砂缓冲器、起爆器和射孔枪。旁通的上方通过油管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着顶部悬挂丢手封隔器和液控双向阀,在压力开孔装置和减震器的两端还连接着上部筛管连接器和下部筛管连接器,在上部筛管连接器和下部筛管连接器之间连接防砂筛管。 液控双向阀可以防止完井液对地层的污染,防砂筛管可以阻止地层砂进入油管损坏电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常规负压射孔后再下入其它作业管柱的施工模式,将三趟施工变为下一次管柱完成,达到了下入一趟管柱实现负压射孔、防砂、地层保护和管柱丢手四项功能。本实用新型通过位于下部的射孔枪完成负压射孔;通过中部的防砂筛管完成防砂,阻止地层砂进入油管损坏电泵,保护井下设备;液控双向阀的一次入井和留在井下完成对地层的保护,防止完井液漏失进入地层;本实用新型通过顶部悬挂丢手封隔器完成本管柱的丢手,将本实用新型留在井下。在地层轻度出砂、储层敏感性强的新投产油井中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井下作业时间,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液控双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上、下筛管连接器及防砂筛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得出的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海洋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39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二氧化碳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油田修井作业用刮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