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鼻形软组织扩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3417.2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1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苗勇;胡志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9/00 | 分类号: | A61M2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宇峰 |
地址: | 51051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组织 扩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尤其是一种鼻形软组织扩张器,具体是一种针对短鼻综合症和鼻部皮肤软组织量不足患者而设计的鼻形软组织扩张器。
背景技术
修复短鼻综合症的难点之一是鼻背部皮肤软组织量的不足。因此,无论是单纯填充植入式鼻假体材料还是自体软骨移植均易发生鼻头部皮肤被顶破的情况,同时鼻部外形也改善不明显。
针对这种患者,为了获得足够多的皮肤软组织量,临床中可预先在鼻背部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例如名称为“一种自动恒压皮肤扩张器”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11013381.5;公开号:CN102274054A)开了一种自动恒压皮肤扩张器,包括通过注水管连接的硅胶囊和注水装置。然而,虽然可通过向扩张器内注水的方式获取多余的皮肤量,但其外形仅限于圆形、长方形、圆柱形和肾形,不适用于鼻部有骨性结构突起的部位,反而容易向内压迫引起鼻骨的变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临床工作者又研发了其他隆鼻材料,例如名称为“可自行膨胀的鼻整形植入假体”(申请号:200720059927.8;公开号:CN20114323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自行膨胀的鼻整形植入假体,它由PVPP膨胀硅胶制成的前上部鼻尖和纯硅胶制成的后下部鼻根两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热压复合在一起。然而,虽然这些假体从理论上有望解决鼻背部皮肤软组织量不足的问题,但由于材料性质问题,该假体引起皮肤扩增的量有限,难以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鼻形软组织扩张器,以满足临床上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鼻形软组织扩张器,它既符合人体解剖学特征又可定量扩增多余皮肤,为整形美容外科医师在解决短鼻综合症患者鼻部皮肤软组织量不足问题时提供了更好的植入式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鼻形软组织扩张器,用于植入鼻背部皮肤软组织的皮下腔隙,所述扩张器包括:硅胶底座,其外形在纵剖面为L形或柳叶形,其横剖面是U形;硅胶囊,其覆盖在所述硅胶底座上,与硅胶底座相互融合在一起;注水壶,通过硅胶管与硅胶底座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鼻形软组织扩张器的进一步特征,所述硅胶底座是由硬质硅胶制成的厚度为2-3mm的底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鼻形软组织扩张器具有以下优点:
(1)硅胶底座在纵剖面设计为L形或柳叶形,符合鼻部外形的解剖学特征,其横剖面设计成U形,与鼻骨相贴伏,符合人体鼻部解剖学特征。
(2)硅胶底座采用硬质硅胶制成,并设计为2-3mm的厚度,可有效减少鼻骨因向内压而变形的问题。
(3)通过一期放置植入式鼻形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获得多余皮肤后,二期放置隆鼻假体,可解决鼻背部皮肤量不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鼻形软组织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鼻形软组织扩张器,用于植入鼻背部皮肤软组织的皮下腔隙,所述扩张器包括:硅胶底座1,其外形在纵剖面为L形或柳叶形,其横剖面是U形;硅胶囊2,其覆盖在所述硅胶底座1上,与硅胶底座1相互融合在一起;注水壶4,通过硅胶管3与硅胶底座1相连。
使用时,采用常规隆鼻切口进行鼻背部皮肤软组织的皮下分离,将鼻形软组织扩张器植入至分离的鼻背部皮下腔隙,定期通过注射壶向扩张器内注水即可。该鼻形软组织扩张器既符合人体解剖学特征,又可定量扩增多余皮肤。由于硅胶底座和硅胶囊的配合,以及硬质硅胶材料与2-3mm的厚度的设计,可有效减少鼻骨因向内压而变形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未经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34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可抽拉置物架的柜子
- 下一篇:新型代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