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管缺陷检测用磁致伸缩导波检测探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82918.9 | 申请日: | 2015-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3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刚;张在东;彭国平;王长健;袁少波;利观宝;尹益新;邓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7/82 | 分类号: | G01N27/8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 地址: | 5106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缺陷 检测 用磁致 伸缩 导波 探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换热器管检测的磁致伸缩导波检测探头装置。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换热管受内、外壁介质冲刷、腐蚀,经常出现渗漏,导致工作介质出现混合,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等级甚至发生危险事。因此,需要对换热器管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换热器安全可靠运行,进而实现对换热管安全使用状况进行评价。
目前,利用传统管道探伤技术对管道缺陷进行检测存在检测劳动强度大、缺陷检测能力差、检测效率低等缺点,难以实现对换热管的快速有效地筛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检测效率高的换热管缺陷检测用磁致伸缩导波检测探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换热管缺陷检测用磁致伸缩导波检测探头装置,包括管状构件和套装在管状构件一端呈环状的径向伸缩调节组件,所述径向伸缩调节组件外缠绕覆盖有线圈,所述径向伸缩调节组件与缠绕在外的线圈之间存在活动余量。
进一步地,所述径向伸缩调节组件包括套装在管状构件端部的支撑管件和套在支撑管件外的管状水囊,所述线圈缠绕覆盖在管状水囊外。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水囊连接有穿过支撑管件并进入管状构件内腔的水管,所述水管经管状构件内腔伸出连接有双向水泵及水箱。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水囊形成有条状间隙,所述支撑管件壁面上形成与条状间隙相对应的条状槽孔,所述线圈缠绕在管状水囊外后,所述线圈两端分别经条状间隙、条状槽孔进入管状构件内腔。
有益效果:此换热管缺陷检测用磁致伸缩导波检测探头装置中管状构件一端伸入至待测管道中,使得径向伸缩调节组件上的线圈与待测管道内壁耦合,激励出磁致伸缩导波,进而对换热管缺陷进行缺陷检测。通过控制径向伸缩调节组件使得线圈能够紧贴在待测管道内壁,可有效提高检测灵敏度。本实用新型摒弃传统将线圈反复缠绕在待测管道外壁进行缺陷检测的方式,只需要将管状构件插入至待测管道中,操作简单快捷,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径向伸缩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换热管缺陷检测用磁致伸缩导波检测探头装置,包括管状构件10和套装在管状构件10一端呈环状的径向伸缩调节组件20,径向伸缩调节组件20外缠绕覆盖有线圈30,径向伸缩调节组件20与缠绕在外的线圈30之间存在活动余量。
本实施例中,管状构件10一端套接着径向伸缩调节组件20,另一端形成手持握把供使用者握持,径向伸缩调节组件20包括支撑管件21和套在支撑管件21外的管状水囊22,支撑管件21套接在管状构件10一端并通过紧固螺钉连接固定,支撑管件21外表面具有环状凹陷区域供管状水囊22安装,管状水囊22由整块矩形板状水囊折叠成管状,在其侧端留有条状间隙26,支撑管件21的侧壁也形成有与该条状间隙26相对应的条状槽孔27,线圈缠绕在管状水囊22外后,线圈的两端分别经条状间隙26、条状槽孔27进入管状构件10内腔并经管状构件10另一端伸出与检测仪器相连接,管状水囊22内侧形成有穿过支撑管件21并进入管状构件10内腔的水管23,水管23经管状构件10内腔与设置在手持握把内的双向水泵24及水箱25相连接,从而通过控制双向水泵24工作状态,以对管状水囊22进行充水或放水,即控制管状水囊22径向膨胀或收缩。
本实用新型磁致伸缩导波检测探头装置的使用如下:通过管状构件10使径向伸缩调节组件20进入至待测管道中,控制双向水泵24,使管状水囊22充水径向膨胀,使得线圈能与待测管道内壁紧贴耦合,进而对换热管缺陷进行缺陷检测;检测完成后,控制双向水泵24,使管状水囊22放水径向收缩,使得线圈与待测管道内壁线圈脱离,以便取出径向伸缩调节组件20。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未经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29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