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充电器保护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2664.0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8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邵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凡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强 |
地址: | 4301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充电器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数码产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各种数码产品,人们在驾车外出时,经常遇到手机或数码设备的电池没电,而车上又没有能够用于充电的电源,导致手机关机无法联系或数码设备没电无法使用。但是现在,出现了车载充电器,车载充电器是为了方便车主用车载电源随时随地为数码产品充电的配件,大量使用在各种便携式、手持式设备的锂电池充电领域,例如手机、相机等均可利用车载充电器依靠车载电源供电。现有技术中,车载充电器使用后都需要将车载充电器拔出点烟器插座,由于车载充电器较小,放置后容易造成丢失,并且还易受到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保护壳,以改善现有技术中车载充电器容易损坏、易于丢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充电器保护壳,应用于车载充电器,包括壳体和与车载充电器外壁的铁片匹配的磁铁,所述壳体设置有空腔,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壁,车载充电器可容纳于所述空腔内,并通过磁铁与铁片的吸附作用与所述壳体相贴合,所述壳体顶部还设置有用于穿过挂绳的通孔,所述挂绳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壳体连接。
该车载充电器保护壳的壳体设置有空腔,能够将车载充电器的一部分容纳,壳体的内壁还设置有磁铁,由于车载充电器设有用于导电的铁片,该车载充电器保护壳能够利用磁铁将容纳在空腔内的车载充电器吸附,保证车载充电器不从空腔中掉落出来,在壳体的顶部还有通孔,能够用挂绳通过该通孔与壳体相连,并利用挂绳将容纳有车载充电器的车载充电器保护壳挂在车内,使车载充电器不易丢失,并且车载充电器保护壳将车载充电器容纳后,具有保护作用,使其不易受到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顶帽,所述顶帽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顶帽上。所述顶帽能敬爱那个车载充电器的正极电极的金属帽容纳,并且利用该顶帽上的通孔,能用细绳将装有车载充电器的车载充电器保护壳悬挂于车内(例如车内后视镜),便于收纳。
优选的,上述车载充电器保护壳中,所述壳体为钟形壳体,所述钟形壳体包括上半壳和下半壳,所述上半壳的形状为半球形,所述下半壳的形状为圆柱体形,所述空腔的直径大于车载充电器的直径。市面上的车载充电器大多为钟形,壳体为钟形壳体能够使壳体更加紧密的容纳车载充电器,而空腔的直径大于车载充电器的直径,这样壳体能更好的将车载充电器容纳。
优选的,上述车载充电器保护壳中,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环形外壳,所述环形外壳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该环形外壳用于进一步保护车载充电器不受到损坏,环形外壳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便于生产制造。
优选的,上述车载充电器保护壳中,所述环形外壳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开口半径大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底部半径。这样设置使得环形外壳的上端半径大于环形外壳的下端半径,以方便使用者用手握住外形外壳,更好地实现对车载充电器的取放。
优选的,上述车载充电器保护壳中,所述环形外壳的靠近所述环形凹槽的开口处的一端设置有一橡胶环。由于车的速度变化会引起的挂在车内的车载充电器保护壳摇摆,在环形外壳上设置橡胶环,而橡胶环的弹性较好,能够减小或避免车载充电器外壳摇摆碰撞车的内壁(例如挡风玻璃)而发出的声响,也能够进一步的保护车载充电器不受到碰撞损坏。
优选的,上述车载充电器保护壳中,所述磁铁为环形磁铁。由于是环形磁铁,车载充电器在车载充电器保护壳内任意旋转,都能被磁铁吸附,可靠地保障车载充电器与车载充电器保护壳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上述车载充电器保护壳中,所述壳体和所述环形外壳的材质均为塑料材质。塑料材质运用普遍,成本较低。
优选的,上述车载充电器保护壳中,所述壳体和所述环形外壳的材质均为金属材质。金属材质质量较重,使得悬挂在车内的装有车载充电器的车载充电器保护壳不易晃动。
优选的,上述车载充电器保护壳中,所述环形外壳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使用者用手握住该环形外壳时,增大使用者的手和环形外壳的摩擦力,容易将车载充电器拔出车载充电器壳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凡,未经邵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26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