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贮煤筒仓自动降尘抑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82655.1 | 申请日: | 2015-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9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黄旭;王丽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俊;黄旭;王丽雯 |
| 主分类号: | B65D90/22 | 分类号: | B65D90/2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倪金荣 |
| 地址: | 710017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筒仓 自动 降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贮煤筒仓降尘抑爆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地面大面积堆煤引起周围煤尘飞扬形成环境污染,有时将煤装入筒仓内,每座筒仓可贮存数万吨煤,贮煤筒仓避免了环境污染,然而对相对密闭的筒仓内的粉尘含量却很高,当粉尘浓度达30000mg/m3~50000mg/m3,此时遇有700℃~800℃的引爆火花,粉尘立即爆炸。煤尘爆炸的巨大威力瞬间使筒仓筒壁摧毁,酿成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所以贮煤筒仓虽然避免了环境污染,却带来了筒仓里煤尘爆炸的安全隐患。而当前市场上的抑爆装置主要是针对爆炸产生后的快速控制,但如何在爆炸前就能控制瓦斯和煤尘爆炸,国内外都未有较好的技术和手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瓦斯或煤尘爆炸前就能抑制其发生的贮煤筒仓自动降尘抑爆装置。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所提供的贮煤筒仓自动降尘抑爆装置包括在线监控装置、输煤喷淋监控装置和高压水输出装置,在线监控装置包括粉尘浓度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和控制器,粉尘浓度传感器和甲烷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高压水泵连接,粉尘浓度传感器、甲烷传感器均设置在贮煤筒仓顶部,输煤喷淋监控装置包括输煤皮带行车和行程开关,高压水泵与输煤传送带的行程开关联动,高压水输出装置包括喷嘴、高压水泵和水箱,高压水泵出口通过高压水管与喷嘴连接,高压水泵入口通过高压水管与水箱连接,喷嘴布置在贮煤筒仓顶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于:采用自动控制的高压高密度水雾,对贮煤筒仓内产生的粉尘实施高效自动降尘,使其浓度始终处于安全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粉尘的爆炸浓度为30000mg/m3~50000mg/m3。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进行在线监控,可靠性高,保证了贮煤筒仓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筒仓喷雾降尘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喷嘴布局图。
标注如下:
1-水箱、2-高压水泵、3-第一输煤皮带行程开关、4-输煤皮带行车、5-第二输煤皮带行程开关、6-喷嘴、7-筒仓、8-粉尘浓度传感器、9-甲烷浓度传感器、10-控制器、11-高压水管、12-输煤喷淋控制线路、13-实时喷淋控制线路、14-高压水泵启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水箱1和高压水泵2安置在地面,输出的高压水管11从地面水泵出口处拉到筒仓7顶部,在筒仓7顶部上盖布置若干三通,三通的两个接口联接高压水管11,另一接口联接喷嘴6,喷嘴6通过筒仓7上盖上的孔口深入筒仓7内,高压水管11盘旋在筒仓7顶盖上。在筒仓7顶部需打开若干孔口,以便将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8和甲烷浓度传感器9的探头伸入孔口,粉尘浓度传感器8和甲烷浓度传感器9分别与控制器10连接,控制器10与高压水泵启动器14连接。高压水泵启动器14与第一、第二输煤皮带行程开关连接。其中喷嘴6为引射式二次雾化喷嘴,高压水管11为二层钢丝编织胶管,型号规格:RB2-16、19,粉尘浓度传感器8型号规格为:GCG1000,红外甲烷传感器9型号规格为:GJH100(B),控制器10型号规格为:KXJPA-127S。
由于筒仓7高度一般达40多米,当空仓装煤时,煤从仓顶往下落,落差大,到仓底时,粉尘浓度最大,而大颗粒粉尘向筒顶漂浮时逐步下沉,只有小颗粒粉尘一直漂浮到筒顶,形成筒仓7内上部和下部的粉尘浓度不同,而且下仓浓度比上仓浓度大,筒底的浓度可能会很高,也许会达到30000mg/m3~50000mg/m3。为此,本系统采取了边装煤边喷雾降尘的措施,即:输煤皮带行车4在轨道上行走到装载口进行装煤时,行车4触动第一输煤皮带行程开关3,同时启动高压水泵2进行喷雾降尘,当完成输煤时,输煤皮带行车4触动第二输煤皮带行程开关5,关闭高压水泵2停止喷雾。
当筒仓的煤装完后,到卸载清仓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其间,筒仓上部还会有一定量的粉尘,而且都是小于10μm的细粉尘,另外当筒仓底部卸载时,粉尘也会向筒顶空间飘移。为此,本系统除了边装煤边喷雾降尘,还采取在线监测粉尘、甲烷浓度的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俊;黄旭;王丽雯,未经黄俊;黄旭;王丽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26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层液体发酵法制备富硒金耳粗多糖粉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帐篷骨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