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式腰椎牵引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82454.1 | 申请日: | 2015-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3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 发明(设计)人: | 俞怡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怡辉 |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016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式 腰椎 牵引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腰椎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式腰椎牵引器。
背景技术
腰椎病的治疗方法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而牵引是非手术治疗中治疗腰椎病的主要缓解症状手段。有效的牵引能解除腰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稳定、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取、解除椎对椎动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淤血肿胀及增生消退、松懈黏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调节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腰椎牵引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而成的方便患者在家中使用的颈椎病治疗用品。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充气式腰椎牵引器充气后气柱呈垂直状,包裹性差,腰椎受不到力,牵引时逆向拉伸,做不到牵引效果;严重的还可能造成椎骨损伤或变形。
中国专利《一种腰椎牵引固定腰带》,公开号104800045A公开了一种腰椎牵引固定腰带,包括腰带本体,所述腰带本体内设有伸缩气囊层,有PU皮革,纯棉布料,伸缩气囊层组成,收缩气囊组成乃一次性气囊成型技术,充气后,伸缩气囊层的每个横向气道与纵向气道连接处,纵向气道都向内外凸起。
但上述技术中,并未能够很好的保证充气后的气柱呈固定的弯曲形状,并不能够稳定的维持该形状,从而保证腰椎的受力稳定。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式腰椎牵引器,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气式腰椎牵引器,包括牵引器本体以及设置在牵引器本体的一侧面的可弯曲成C形的纵向气柱,纵向气柱间隔排列,在相邻气柱之间设置至少一条横向气柱,纵向气柱和横向气柱相互贯通;
在每一所述的纵向气柱的侧部设置有至少一能将纵向气柱两端拉伸的弹性拉伸件,弹性拉伸件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气柱的两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拉伸件为橡皮筋,所述的橡皮筋设置在纵向气柱侧部的TPU材料B和TPU材料C之间的弧形区域,橡皮筋的上下端为固定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纵向气柱的上下端为一体成型的伸长端,在伸长端侧部连接有缓冲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牵引器本体以及包裹腰部的连接部分为针织布。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包裹腰部的连接部分的一侧上设置有魔术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充气式腰椎牵引器在纵向气柱的侧部设置有弹性拉伸件,使充气后的气柱拉伸呈反C形状,能够稳定的维持该形状,从而保证腰椎的受力稳定,有效贴合人体腰部,按照腰椎正常曲线往上下推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式腰椎牵引器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柱横切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柱横切面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式腰椎牵引器的整体结构图,本发明实施例的腰椎牵引器包括牵引器本体以及设置在牵引器本体的一侧面的可弯曲成C形的纵向气柱4,纵向气柱4间隔排列,在相邻气柱4之间设置至少一条横向气柱,纵向气柱和横向气柱相互贯通,充气后,气体经设置在纵向气柱4上的气嘴3进入纵向气柱和横向气柱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牵引器本体以及包裹腰部的连接部分2为针织布,针织布在包裹腰部时,比较柔软,具有较好的舒适度。同时,连接部分2的边缘部分为针织布材料制作的包边条。
在所述的包裹腰部的连接部分2的一侧上设置有魔术贴5,用以将气柱两侧的连接部分粘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能将垂直的气柱拉弯呈C字形状,在每一纵向气柱4的侧部设置有至少一能将纵向气柱4两端拉伸的弹性拉伸件,弹性拉伸件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气柱4的两端固定连接。
当气柱膨胀时,弹性拉伸件被气柱顶向前端并往两端拉伸,由于弹性拉伸件的前方是较软的材料,后方是气柱,弹性拉伸件只能向前弯曲,气柱也随之被拉弯而呈反C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拉伸件为橡皮筋6,也可为其他具有弹性的弹性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橡皮筋6设置在纵向气柱4侧部的TPU材料B和TPU材料C之间的弧形区域44,橡皮筋6的上下端为固定端43,固定端43通过粘接的方式与橡皮筋6固定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怡辉,未经俞怡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24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