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9675.3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63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何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珠华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绍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空调制冷系统中的气液分离器在生产加工中,在配管(进气管、出气管)外侧焊接壳体,而进气管、出气管与壳体之间的配合存在较大的间隙,因此通常采用火焰钎焊的方式焊接进气管、出气管与壳体,火焰钎焊后会在焊接部位形成表面氧化物层,需要采用酸洗的方式对该表面氧化物层进行处理,不但焊接费工费时、焊接一致性差,而且作业环境差,酸洗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不可小觑。在气液分离器内部焊接在出气管上的滤网通常采用火焰钎焊或炉中钎焊,壳体和滤网需要分开两次焊接,从而造成能源的浪费,且不利于质量的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可采用炉中钎焊的方式焊接壳体于配管上,从而壳体和滤网可同时采用炉中钎焊的方式进行焊接,减少焊接工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
配管,其上设有凸起部;
壳体,套设于所述配管外侧,配管与壳体过盈或过渡装配,及
焊料层,形成于所述配管和壳体之间,焊料熔化渗透至配管和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焊料层,使所述配管与所述壳体焊接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配管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壳体与所述凸起部过盈或过渡装配。
可选的,所述凸起部为套设于配管外侧的套管。
可选的,所述凸起部由所述配管局部向外扩张形成。
可选的,所述配管由钢材制成,所述配管上端套设有铜管。
可选的,所述配管包括上管部及下管部,所述下管部的上端向外扩张形成扩口,所述上管部的下端插入所述扩口中与所述下管部紧配合连接,所述扩口形成所述凸起部。
可选的,所述配管包括上管部及下管部,所述上管部的下端向外扩张形成扩口,所述下管部的上端插入所述扩口中与所述上管部紧配合连接,所述扩口形成所述凸起部。
可选的,所述上管部由钢材制成,所述上管部的上端套设有铜管。
可选的,所述上管部包括内层及外层,内层由铜制成,外层由钢材制成。
可选的,所述上管部由铜制成。
可选的,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凸起部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凸起部焊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配管上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与壳体过盈或过渡装配,因此可采用炉中钎焊的方式焊接壳体,炉中钎焊时,焊料熔化渗透至凸起部和壳体之间形成焊料层,由于滤网同样可采用炉中钎焊的方式焊接于配管上,从而壳体与滤网可同时采用炉中钎焊的方式进行焊接,减少了焊接工序,节省能源,也减少了酸洗步骤,降低了焊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实施例一焊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实施例一焊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实施例二焊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实施例三焊接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实施例四焊接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实施例五焊接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器实施例六焊接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请参阅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包括:配管1、壳体2及焊料层3。所述壳体2套设于所述配管1外侧,配管1与壳体2过盈或过渡装配,焊料层3形成于所述配管1和壳体2之间,焊料3’熔化渗透至配管1和壳体2之间形成所述焊料层3,使所述配管1与所述壳体2焊接在一起。由于配管1与壳体2过盈或过渡装配,因此可采用炉中钎焊的方式焊接壳体2,而滤网5同样可采用炉中钎焊的方式焊接于配管1上,从而壳体2与滤网5可同时采用炉中钎焊的方式进行焊接,减少了焊接工序,节省能源,也减少了酸洗步骤,降低了焊接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壳体2与配管1的装配处设有装配孔,过盈装配指的是装配处配管1的外径大于装配孔的孔径,过渡装配指的是配管1的外径等于装配孔的孔径,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量,导致配管1与壳体2之间存在极小的间隙量或过盈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珠华,未经何珠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96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量子加密的计算机网络设备
- 下一篇:插件式监护仪电源及数据信号通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