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内部弯曲孔电火花加工的柔性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8375.3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74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任连生;伏金娟;杨立光;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北京迪蒙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11/00 | 分类号: | B23H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陈英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内部 弯曲 电火花 加工 柔性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火花加工的传动装置,尤其是提供一种用于内部弯曲孔电火花加工的柔性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化工、石油勘探、核电工业、煤化工等能源领域,大型大功率压缩机、风机、空分压缩机等动力装置的开发使用越来越多(比如,十万空分压缩机、大型乙烯装置、核电站水泵、西气东输加压站等),且使用工况越来越恶略(比如,高压、有毒、有害、有腐蚀等)、能源利用率和转换效率越来越高、环境保护以及安全要求越来越严;这就对所使用的动力装置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在这类动力装置上有一类零件——法兰端盖,它不仅起到固定支撑、密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其上面布置了各种油路或气路,起到传输介质的作用,如图25所示的是这类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法兰端盖中分布着各种内部油路或气路孔:其中有一类从法兰端盖的外侧面到中心孔的连通弯曲孔,其包括外部孔02,其内端连接内部弯曲孔03。
这类零件的结构特点是外形尺寸大、质量重:直径大于1m,质量大于1吨,但加工的孔直径较小,内部弯曲孔只有Φ15~Φ20mm,加工精度要求较高。
这类零件的材料一般为沉淀硬化耐腐蚀不锈钢、Incoloy925镍铬铁合金,CrMnN高强度无磁不锈钢等。目前,国内加工这类零件的连通孔大都采用机械加工,先将各方向的孔进行连通,如图25所示,加工出外部孔02、外部孔05与外部孔03连通,然后再用堵柱01和堵柱04将外部孔03和外部孔05多余的孔和部位进行机械堵或焊接工艺来完成。这种方法的缺点是:
①增加工序,浪费材料和工时,几个外部孔加工位置精度要求较高,两端连通孔加工位置偏差≤0.8mm,增大加工难度;
②增加探伤、泄露等检测环节,由此增加了不必要的费用;
③最主要的是用几个外部孔构成所需的内部弯曲孔,多开出的外部孔的多余部分影响了部件的强度和刚度,后面封堵多余孔口的堵柱和焊缝容易开裂,焊缝也更容易被腐蚀性气液体侵蚀,减少使用寿命,增大设备使用危险系数。
由此可知,所述内部弯曲孔是机械加工方法所不能实现的。
利用电火花加工技术来解决机械铣削、钻削由于刀具硬度、不可达或干涉而无法进行加工的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出路。
电火花加工方法,不是使用普通刀具来切削工件材料,也不需要在加工过程中施加明显的机械力,而是将电能、热能等能量直接施加到被加工的部位上,从而实现材料去除并达到所需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要求的加工方法。
电火花加工技术有如下特点:
(1)“以柔克刚”。加工时,工具电极与工件材料不接触,两极间基本没有宏观机械作用力,因此能用“软”的工具电极加工“硬”的工件。
(2)“精密微细”。由于脉冲放电的能量密度可精确控制,两极间又无宏观机械作用力,因此可实现精密微细的加工。
(3)“仿形逼真”。直接利用电能、热能等物理能量加工,便于实现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直接利用成形电极进行加工,并将其形状复现在工件上。同时,用简单的进给运动就可以加工复杂的多维曲面工件。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加工工件的仿形更加逼真。
但是,利用柔性传动装置来完成对工件中内部弯曲孔进行加工,因为电极在工件内的转弯以及转弯精度等方面还未能解决,所以目前用电加工方法加工工件内部弯曲也是电加工领域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加工出内部弯曲孔,并且结构简单、合理,便于装配、使用的用于内部弯曲孔电火花加工的柔性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传动装置,利用工件上已加工出一个外部竖孔(包括直孔或斜孔),然后用本装置加工与该竖孔成一设定角度的横孔。
一种用于内部弯曲孔电火花加工的柔性传动装置,包括电极传送组件、定位轴套和定位引导装置,
所述电极传送组件为一能够承受推力和拉力,带动与之连接的电极沿推力或拉力方向进行前行与回退运动、但又可以弯曲而实现弯曲孔加工的电极传送带,在该电极传送带的一端设置连接电极的连接结构,在其另一端设置连接推动拉回装置的连接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北京迪蒙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北京迪蒙数控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83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缆在上锡机中转移的装卸载系统
- 下一篇:螺旋伞齿轮快速配对芯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