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包装弧形锂离子电池用顶封封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8340.X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1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胡军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西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包装 弧形 锂离子电池 封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的封装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包装弧形锂离子电池用顶封封头。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按照包装材料来分,可分为钢壳锂离子电池、铝壳锂离子电池和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中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具有质轻、能量密度高和电池较薄等优点,且锂离子电池本身具有电压高、比能量大、循环寿命长、与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在电子移动产品等领域软包装锂离子电池被广泛使用。而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由于其本身包装材料(铝塑复合膜)的特性,其封装可靠性至关重要。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封装主要包括顶封和侧封,其中,顶封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生产工序之一,该工序是将锂离子电池的两层铝塑复合膜与正、负极耳的极耳胶通过一定的温度、时间和压力封装在一起,从而起到与外界隔离的效果;现有的封装封头一般是针对方形规则锂离子电池进行封装,而随着弧形锂离子电池的大量投入生产,需要与弧形锂离子电池相匹配的顶封封头;但是现有的弧形锂离子在进行封装时,一般是采用传统的平面封装装置,先将规则的锂离子电池封装完成后,再利用夹具将电池弯曲,这样,一方面对电芯内部的损伤较大,容易影响电池的电性能,另一方面,在封装完成后弯曲,容易在电芯表面产生皱褶等影响产品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软包装弧形锂离子电池用顶封封头,其能对弧形锂离子电芯进行顶封封装,同时其也可以对弧形电池的极耳进行辅助加热,解决封装不牢靠或封装过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软包装弧形锂离子电池用顶封封头,包括上封头和与所述上封头对应的下封头,所述上封头包括第一底座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支撑块和第一辅助加热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包括第一加热块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块上的上封块;所述下封头包括第二底座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包括第二加热块和间隔并列排布于第二加热块的下封块和第二辅助加热块;所述上封块和所述下封块相对应,用于夹持铝塑膜和极耳,所述第一辅助加热块和所述第二辅助加热块相对应,用于夹持所述极耳;其中,所述上封块的上封头端面和所述下封块的下封头端面相互配合,且均为弧面,两弧面凹凸配合;所述第一辅助加热块的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辅助加热块的第二端面均为弧面,且两弧面凹凸相匹配。
较佳地,所述第一辅助加热块通过加热螺柱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上,且所述加热螺柱上套接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辅助加热块和所述第一底座,由于第一辅助加热块仅是用于对极耳进行加热,即可仅将极耳夹持,而不需要对其施加压力,因此采用螺旋弹簧承载第一辅助加热块,使第一辅助加热块与第二辅助加热块作用能紧密夹持住极耳。
较佳地,所述第一辅助加热块包括用于与所述加热螺柱连接的连接块和凸设在所述连接块上的夹持块,所述螺旋弹簧抵接于所述连接块,通过增加连接块,以使所述第一辅助加热块装配更稳定,防止因第一辅助加热块不稳固而造成的封装不良等问题,提高电池封装的效率。
具体地,所述夹持块与所述连接块为一体成型,且所述夹持块的宽度小于所述连接块的宽度,所述夹持块的厚度小于所述连接块的厚度。
较佳地,所述第一支撑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块两端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上封块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槽。
较佳地,所述第二支撑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热块两端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下封块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槽。
较佳地,所述下封头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支撑块为一体成型。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上封头端面和下封头端面设置为与弧形电池的弧度相匹配的弧面,可以有效地与弧形电池的弧形封头端相贴合,进行顶端封装,且封装后无需再对弧形电池进行弯曲加工,同时避免了铝塑膜出现皱褶等不良外观。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上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上封头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西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西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83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通路径搜索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池快速出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