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发光的液晶显示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7982.8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3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孙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百乐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 液晶显示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发光的液晶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LCD)的发展突飞猛进,在平板显示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对于中小尺寸的LCD(主要用于手机、数码相机、个人数字助理等),其核心部件是液晶显示模组,液晶显示模组主要由显示面板和背光组件构成。随着制造技术的提升及各个商家间的激烈竞争,市场要求液晶显示组模往轻量化、薄型化、低耗电、高亮度及低成本等方向发展。目前,背光组件大多采用发光二极管的侧入射方案,由LED、两个扩散片、两个棱镜片、导光板和反射板组成。导光板和棱镜片是关键部件,直接决定了整个背光组件的匀光效果和生产成本。
从技术上讲,光从导光板入光面进入,经导光板底面的微结构散射,散射光从导光板出光面出射,由扩散片进一步使之均匀。但散射光出射方向范围很大,而考虑到显示面板的透光特性,当散射光垂直入射到显示面板时,其透光量最大。所以,棱镜片的主要作用是收集杂散的散射光,使散射光尽量接近于垂直射出,用以提升LCD的正面辉度。如果能够通过调节导光板底面的微结构来控制散射光的出射方向使之尽量垂直于导光板出光面,那么棱镜片也就不再是背光组件的必需部件,从而可减少背光组件的元件数,降低成本。
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通过导光板来控制散射光出射方向的液晶显示模组,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侧发光的液晶显示模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发光的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组件,所述显示面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板、彩色滤光片、液晶层、像素电极层和下板;所述背光组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反射板、导光板、扩散片和棱镜片以及设于导光板侧边的光源,所述导光板靠近光源的侧面为入光面、靠近显示面板的顶面为出光面;所述导光板底面设有间隔排列的长条柱状凸起微结构,所述凸起微结构的柱状延伸方向平行于入光面,且垂直于棱镜片中棱镜的延伸方向。
所述导光板为采用V-CUT技术获得的超薄导光板,其厚度不大于0.30mm且不小于0.18mm。
所述凸起微结构的横切面呈圆弧型、V型或不规则曲线型,所述横切面线型在导光板底面相交处的切线与底面之间的夹角在35°~50°范围内。
相邻两个所述凸起微结构之间的间距随着其与入光面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所述光源为点状发光二极管或线状冷阴极荧光灯管。
所述液晶层上设有分别与驱动电路连接的变换器、行数据驱动、印刷板和列数据驱动,所述印刷板包括两块,且分别位于液晶层相邻的两边,两块印刷版之间通过数据板连接,所述变换器、行数据驱动和列数据驱动都位于印刷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优化设计导光板底面微结构的特性,使得出射光的方向能够被灵活控制,从而减少一个光学器件,即一个棱镜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减小液晶显示模组厚度。同时,该微结构被设计成为长条柱状凸起,使得导光板的散射面积增大,故从出光面出射的光亮度显著增强,减少了光能损失、保持出射光的能量均匀性,节省电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导光板底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设计的一种侧发光的液晶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20和背光组件,背光组件设置在显示面板20的下方。
具体地,显示面板20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板、彩色滤光片、液晶层、像素电极层和下板,液晶层上设置有分别与驱动电路连接的变换器、行数据驱动、印刷板和列数据驱动,该印刷板包括两块,且分别位于液晶层相邻的两边,两块印刷版之间通过数据板连接,变换器、行数据驱动和列数据驱动都位于印刷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百乐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百乐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79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