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6515.3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9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李娜娟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塞式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播放音频信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如MP3(音乐播放器)、手机和PAD(平板电脑)等,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耳机可以将上述各种电子设备发出的声音直接传输到使用者的耳朵,避免了外界吵杂环境对聆听效果的影响,为使用者提供了优质的声音信号,同时还不会干扰到周围的其他人,正是由于耳机具有上述优点,从而使得耳机成为上述各种电子设备必不可少的配件。
耳机的结构通常包括耳机壳以及收容于耳机壳内的耳机喇叭,还包括用于电连接耳机喇叭与音频设备的耳机线。目前耳塞式耳机的耳机线通常为cable线(电缆),作为耳机线的cable线的线皮大部分采用TPE(Thermoplastic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或TPU(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等材料,这些材料具有手感优良且无污染的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但这些材料都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拉扯或摇曳等动作会导致内部线芯内缩,最终导致线芯从喇叭焊点处断裂,针对此问题目前技术人员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耳机线进行壳内固定:
一、耳机线线头打结,如图1所示:在耳机线20与喇叭相焊接的一端打一线结22,线结22会卡在穿线腔的端口处,从而外部对耳机线20的拉扯不会影响壳内部分的耳机线线芯,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线芯与喇叭焊点处断裂。此方法简单方便,但因线结22体积较大,需要一定的空间,不适用壳内空间较小的耳塞式耳机,同时打结的长度及松紧要严格控制,若离端部太近或线结太松,在拉扯过程中线结会松开。
二、耳机线线头打端子,如图2所示,通过端子机在耳机线20的端部打一铜扣30,铜扣30会卡在穿线腔端口处,此方法也可有效的防止线芯与喇叭焊点处断裂,且此方法占用空间较小,效率较高,但打铜扣时需要严格控制铜扣的大小及铜扣的松紧度,铜扣束缚太松则束不住芯线,铜扣束缚太紧则易损伤内部芯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耳机,此耳机的耳机线壳固定工艺简单,且占用空间小,不会对线材造成损伤,固定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壳及收容于所述耳机壳内的耳机喇叭,还包括一端与所述耳机喇叭电连接的耳机线,所述耳机线与所述耳机喇叭电连接的一端通过所述耳机壳上的穿线腔进入所述耳机壳内;所述耳机线靠近所述穿线腔端口的位置设有一段粘接线芯,位于所述粘接线芯两端的所述耳机线均具有线皮,所述耳机线靠近所述穿线腔端口的位置上覆盖有胶水,所述粘接线芯位于所述胶水的覆盖区域内,所述耳机线通过所述胶水固定在所述耳机壳上。
其中,位于所述粘接线芯两端的所述线皮也位于所述胶水的覆盖区域内。
其中,所述胶水位于所述穿线腔内。
其中,所述耳机线的端部还留有一段用于与所述耳机喇叭电连接的焊接线芯,所述焊接线芯的长度大于2mm。
其中,所述胶水为低温环氧胶、低温厌氧胶或低温热熔胶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耳机线为cable线。
其中,所述粘接线芯为所述cable线剥去该段的线皮而成。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耳机的耳机线靠近穿线腔端口的位置设有一段粘接线芯,位于粘接线芯两端的耳机线均具有线皮,耳机线靠近穿线腔端口的位置上覆盖有胶水,粘接线芯位于胶水的覆盖区域内,耳机线通过胶水固定在耳机壳上。在进行耳机组装时,首先在耳机线靠近端部的位置采有中剥工艺剥出一段粘接线芯,并在耳机线的端部拉出一段用于与耳机喇叭焊接的焊接线芯,然后将加工好的耳机线通过穿线腔穿入耳机壳内,使得粘接线芯靠近穿线腔端口的位置,并在该处点胶,待胶水固化后就将耳机线固定在了耳机壳上。此种耳机线壳内固定的方法直接将线芯固定在了耳机壳上,有效的避免了耳机线因外部拉扯而使得线芯回缩,从而导致耳机线在与耳机喇叭的焊点处断裂的问题,有效的延长了耳机的使用寿命。同时,此方法与现在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一、固定工艺简单易操作;
二、占用空间小:
三、固定可靠性高;
四、不会对线材造成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65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