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流袋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6268.7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2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石小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徐皂兰 |
地址: | 47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引流袋。
背景技术
引流袋是医用器械中比较常见的装置,通过闭式负压引流的方法将连接全封闭负压引流塑料袋的引流管置入创腔或体腔,自动引出腔内的积液。胸腔或腹腔手术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在患者的胸腔或腹腔内留置引流管,来引流胸腔或腹腔积液,若引流管由于不稳定而造成引流管的滑落,或者引流管部分或完全堵塞后,胸腔或腹腔内积液都会由引流管外周渗出浸湿皮肤及衣物被服,造成病人不适感,且易造成伤口感染,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传统引流袋的引流管无法有效的固定从而会造成引流过程的不稳定,给手术增加不便,同时积液不能精确的测量量取以方便观察病情,而且不能够及时干净方便的处理积液也会给医务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引流袋,不仅制作简便、造价低、使用方便,还可以避免引流伤口处的感染,污染少,干净卫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引流袋,包括袋体,引流管和流出开关,所述袋体上部连接引流管,所述袋体下部设有流出开关,所述引流管上设有敷贴,所述敷贴包括H形条型面、涂胶层和引流孔,H形条型面上设有涂胶层,H形条型面中心设置引流孔。
优选的,所述流出开关为橡胶管玻璃珠式开关,所述橡胶管玻璃珠式开关包括玻璃珠和橡胶管,玻璃珠设置在橡胶管内。
优选的,所述袋体上设置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引流管上设置有H形条型面敷贴可以增加敷贴所需固定位置固定范围,敷贴中心设置有引流孔可以提高引流管固定的方便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以防止胸腔或腹腔内积液外周渗出,保持皮肤附近清洁干燥。
2.流出开关采用玻璃珠式开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玻璃珠所在的部位,向一侧挤压橡胶管,使玻璃珠移至手心一侧,这样积液即可从玻璃珠旁边的空隙流出,干净,方便,卫生。
3.袋体设置有刻度,方便医务人员精确的了解病人单位时间内排除液体的体积,有利于医务人员借此判断病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敷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流出开关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引流袋,包括袋体1,引流管2,敷贴3和流出开关4,袋体1上部连接引流管2,袋体1下部设有流出开关4,引流管2上设有敷贴3,引流管2根据需要调整长度和角度以适应手术需要,引流管2穿过敷贴3,通过敷贴3的粘贴作用将引流管2固定到手术所需最方便的位置,通过闭式负压引流的方法,腹腔或胸腔内的积液可以经引流管2自动引出至袋体1中,袋体1的刻度随时记录积液量,从而方便医务人员精确的了解病人单位时间内排除积液的体积,有利于医务人员借此判断病情。
如图2所示,敷贴3包括H形条型面31、涂胶层32、引流孔33,H形条型面31上设有涂胶层32,H形条型面31中心设有引流孔33,引流管2从敷贴3设置的引流孔33穿过,敷贴3设有涂胶层32可以将引流管2粘贴固定,保证引流管2不从腔内滑落,以增加整体的固定性,较现有常用的长条形敷贴,H形条型面31增大了其粘贴面积,不仅可以将引流管2粘贴固定,还可以连同粘贴的引流管2一起粘贴到患者身上或者手术所需位置上,提高了引流管的稳定性,方便了手术的进行。
如图3所示,流出开关4设置为橡胶管玻璃珠式开关4,橡胶管玻璃珠式开关4包括玻璃珠41和橡胶管42,玻璃珠41设置在橡胶管42内,橡胶管42较玻璃质管相比更加灵活方便,可以通过手的力度随时调整橡胶管42的方向和弯曲程度,从而控制引流袋1内废弃的积液或者需要进一步进行测定的积液的排出。
橡胶管玻璃珠式开关4的具体操作方法为: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玻璃珠41所在的部位,向一侧挤压橡胶管42,使玻璃珠41移至手心一侧,这样,积液即可从玻璃珠41旁边的空隙流出,干净,方便,卫生,同时通过手的力度的调节也可控制橡胶管42的弯曲程度和方向从而更好地排出积液。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方便,干净卫生,制造成本低廉,而且易于操作,适于普遍推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62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负压护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骨缺损修复的多孔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