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泥沉淀池的导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4320.5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3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华;薛惠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亮慧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聂启新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沉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污泥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中的污泥水一般需要进行粉碎处理,粉碎过滤后的污泥从沉淀池的底部排出,净化后的水从沉淀池的顶部排出。现有的沉淀池中,设置的中心转轴上安装有搅拌片,转轴的上端通过电机驱动,在搅拌片的转动下,将污泥进行粉碎,减小大泥块的存在。由于现有的沉淀池中的导水管的作用仅仅是对污泥水进行导流,导流过程中对污泥不产生挤压粉碎效果,从而沉淀池中搅拌耗时长,沉淀池的沉淀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一种污泥沉淀池的导水结构,其采用弹性伸缩导入结构,对污泥水进行导流的同时对污泥进行挤压粉碎,减小了后续搅拌阻力,提高了沉淀池的沉淀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污泥沉淀池的导水结构,包括安装于沉淀池本体中心带有分配管,分配管的侧壁安装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为弹性伸缩结构,其端部带有滚轮,滚轮与安装于沉淀池本体内壁的导向环滚动触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导水管包括与分配管连通的内导管及滑动套置于内导管外壁的外导管,内导管与外导管之间安装有弹簧,内导管的端部带有轴向通孔,外导管的端部带有径向通孔。
所述导向环通过支架与沉淀池本体的内壁固连,导向环的内壁带有多个间隔均匀布置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弹性伸缩式导水管,对污泥水进行导流的同时还能对其进行初步粉碎处理,辅助对污泥分散,利于提高后期的搅拌粉碎效果,缩短搅拌时间,最终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沉淀池本体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沉淀池本体;2、分配管;3、导水管;31、内导管;311、轴向通孔;32、外导管;321、径向通孔;33、弹簧;4、导向环;41、凸起;5、滚轮;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污泥沉淀池的导水结构,包括安装于沉淀池本体1中心带有分配管2,分配管2的侧壁安装有导水管3,导水管3为弹性伸缩结构,其端部带有滚轮5,滚轮5与安装于沉淀池本体1内壁的导向环4滚动触接。
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弹性伸缩式导水管3包括与分配管2连通的内导管31及滑动套置于内导管31外壁的外导管32,内导管31与外导管32之间安装有弹簧33,内导管31的端部带有轴向通孔311,外导管32的端部带有径向通孔321。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导向环4通过支架6与沉淀池本体1的内壁固连,导向环4的内壁带有多个间隔均匀布置的凸起41。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分配管2在电机的驱动下于沉淀池本体1中转动,污泥水在弹性伸缩式导水管3的导向作用下,从内导管31端部的轴向通孔311排出,由于离心作用,内导管31向外挤压,污泥水在离心作用及内导管31的挤压作用下,从外导管32端部的径向通孔321中流出;由于导向环4中设置间隔布置的凸起41,带动内导管31在外导管32中来回伸缩,伸缩过程中对污泥进行初步挤压粉碎;初步粉碎后的污泥水经搅拌叶片的搅拌作用下从沉淀池本体1的底部排出。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亮慧环保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亮慧环保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43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