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电子稳定系统的转角传感器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3959.1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0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邵文彬;廖武;张雷;朱联邦;罗朗;王文建;王海峰;许宽林;尹爱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30/02 | 分类号: | B60W30/02;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电子 稳定 系统 转角 传感器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汽车电子稳定系统的转角传感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目前的汽车已经普遍装备ESP(汽车电子稳定系统)和EPS(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SP主要由中央控制单元(ECU)、执行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制动力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等组成,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感知驾驶者试图操作的转弯方向和角度,横摆角速度传感器检测汽车沿垂直轴线的偏转(该偏转的大小代表汽车的稳定程度,如果偏转角速度达到一个阈值,则说明汽车处于侧滑或甩尾等危险工况)。ESP的中央控制单元了解到这些信息以后,通过计算后判断汽车正常安全行驶和驾驶者操纵汽车意图的差距,然后由ECU发出指令,调整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上的制动力,从而修正汽车的过度转向或转向不足,以避免汽车打滑、转向过度、转向不足或抱死,从而保证汽车的行驶安全。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ElectricPowerSteering)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EPS的组成主要由车速传感器、转向盘转动传感器(包括扭矩传感器和转角传感器)、控制器、功率驱动电路、离合器和直流电动机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电子控制单元(ECU)根据各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决定电动机的转动方向和最佳助力转矩,向电动机和离合器发出控制信号,通过功率驱动电路控制直流电动机的转动,电动机的输出经过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减速增扭后,驱动齿轮齿条机构,产生相应的转向助力。
公知地,ESP必须设置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用于将方向盘转角转换为一个可以代表驾驶员期望的行驶方向的信号,ESP通过计算方向盘转角的大小和转角变化速率来识别驾驶员的操作意图。
现有的ESP普遍采用的是在转向轴上加装转角传感器的方式,如图1所示,时钟弹簧包括有时钟弹簧上壳体1和时钟弹簧下壳体5;具体是将组合开关3通过两个螺钉安装在转向管柱4的柱管上,转角传感器2首先通过卡扣安装在时钟弹簧上连为一体,时钟弹簧再通过卡扣安装在组合开关3上。从而实现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在组合开关时钟弹簧之间的安装。方向盘转动时通过上转向轴6驱动时钟弹簧内圈进而驱动转角传感器进行检测方向盘的角度。
现有技术必须采用单独的转角传感器部件,在整车上零部件越来越多的背景下,占用了更多的装配空间,整车厂生产线的装配节拍也变慢。此种安装结构中转角传感器暴露于外部环境中,容易受到电磁的干扰以及湿度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转角传感器安装结构,通过本技术方案,实现转角传感器的集成式安装,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本技术方案能够克服电磁的干扰及环境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汽车电子稳定系统的转角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包括有电动转向管柱壳体、输入轴、输出轴、扭杆及转角传感器;
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设置于所述电动转向管柱壳体内;所述扭杆设置于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所述扭杆的一端与所述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扭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
所述转角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电动转向管柱壳体内。
所述转角传感器包括有壳体、第一转子、第二转子、电路板、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
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电动置身管柱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电路板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输入轴穿过所述通孔;
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设置于输入轴上;所述第一转子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输入轴上;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电路板相对的表面设置有磁铁;在所述电路板上与所述磁铁相对处设置有磁阻芯片;
所述第二转子固定设置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转子与所述第二转子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两侧;
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圆环形线圈。
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轴出轴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中心孔;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相对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中心孔;所述扭杆设置于所述第一中心孔及所述第二中心孔内。
所述圆环形线圈为以所述通孔的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结构。
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39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架空乘人装置用越位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垫悬浮运输车快速自动调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