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73189.0 | 申请日: | 2015-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6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周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3/00 | 分类号: | B62D23/00;B62D2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副车架。
背景技术
多连杆式悬架是轿车底盘典型悬架形式,一般采用4-5根连杆将转向节总成与副车架连接起来。四驱后副连接着稳定杆、控制臂、前束、差速器与车身,是底盘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1为传统四驱后副车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四驱后副车架10由前梁11、边梁13、后梁12及一系列支架14焊接而成,前梁11部分主要承载前束以及差速器的加载力。
图2为传统差速器支架与前梁的装配示意图。如图2所示,支架14的两边分别与前梁11焊接。在疲劳试验过程中,支架14受到纵向力循环作用后,低于疲劳寿命就发生开裂,裂纹源在前梁本体与支架连接处。图3为传统差速器支架与套筒的装配示意图。如图3所示,传统差速器支架14由前后两片冲片焊接而成再与套筒15焊接。在满足目标重量的前提下,需要调整零件的设计来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差速器与前梁连接容易开裂,性能低等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后副车架。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其特点在于,所述汽车后副车架包括前梁和差速器支架,所述差速器支架采用长条形单片结构,焊接在所述前梁上,在所述前梁的两侧形成一体式地支架结构。
较佳地,所述差速器支架的两端分别与套筒焊接。
较佳地,所述差速器支架的形状与所述前梁的形状相匹配贴合。
较佳地,所述差速器支架的中间部分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差速器支架利用差速器支架使前梁中间区域的局部厚度增加,从而提高强度性能。这种结构使得强度性能增加30%,零件薄弱区域得到有效加强,重量分布更为合理,工艺更简便,零件失效的风险也明显降低。所述汽车后副车架差速器支架具有性能强、工艺方便、重量轻等优点,在刚度、强度等性能方面也较为突出。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为传统四驱后副车架的示意图。
图2为传统差速器支架与前梁的装配示意图。
图3为传统差速器支架与套筒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中差速器支架与横梁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中差速器支架与套筒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中差速器支架与横梁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中差速器支架与套筒的装配示意图。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副车架,其包括前梁20和差速器支架30。此处的差速器支架30采用长条形单片结构,焊接在前梁20上,在前梁20的两侧形成一体式的支架结构。这种结构使得应力达到零件材料屈服,疲劳寿命也达到设计要求。差速器支架30采用单片的设计,其工艺简单而且达到轻量化设计的要求。
进一步地,差速器支架30的两端分别与套筒40焊接。差速器支架30的形状与前梁20的形状相匹配贴合,并且差速器支架30的中间部分宽度小于两侧的宽度。
根据上述结构描述,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利用差速器支架使前梁中间区域也就是高应力区域的局部厚度增加了,有效提高了强度性能。所述汽车后副车架的强度性能增加30%,零件薄弱区域得到有效加强,重量分布更为合理,工艺更简便,零件失效的风险也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副车架具有性能强、工艺方便、重量轻等优点,在刚度、强度等性能方面也较为突出。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31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