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组件载体及矩阵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1619.5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79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20/30 | 分类号: | H02S2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件 载体 矩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上光伏电站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载体及矩阵。
背景技术
从环保方面考虑,很多国家和地区建设了大规模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这需要占用很大的土地资源。在一些土地资源紧缺而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或者地区,就面临了很大的困难,水上光伏电站就是在这种市场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已知的用于支承光伏电池板的水上浮动装置,一般包括一个金属或者轻质材料框形式的支撑结构,用于支承一块或多块光伏电池板,此外,还包括用于提供浮力的工具,在底部与支撑结构成一个整体,呈塑料浮子的形式。
然而,上述在前方案存在如下不足:目前市场上的光伏电池板存在多种类型,如无边框的薄膜电池板和有边框的晶硅电池板,且不同厂家的光伏电池板的外形、尺寸也各不相同,而上述支撑结构无法兼容不同类型的光伏电池板,即,现有的支撑结构只能适用于一种固定尺寸的光伏组件。因此,针对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光伏组件产品,必须“量身定制”光伏组件载体,这就使得厂家的设备制造成本较大,也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的支撑平台只能适用于一种固定尺寸的光伏组件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光伏电池板的光伏组件载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载体,包括中空密封的主浮体,主浮体的顶壁上具有与所述底壁之间呈一定倾斜夹角的支承台,支承台的下端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承载光伏电池板的开口,顶壁的上端设置有连接支撑件,连接支撑件用于与所述开口相配合共同支承光伏电池板,连接支撑件与支承台固定连接,从而将光伏电池板固定在主浮体上方。
主浮体的左右侧壁均设有内凹的弧形设计,或者也可以是矩形或者梯形内凹部分。
主浮体的前后侧壁上设有通风口,因而支承台的上部包括两个分离的连接支撑件,所述两个连接支撑件沿同一直线延伸,且其延伸方向与所述开口的延伸方向彼此相互平行。
该连接支撑件上还设有走线槽,以便更好地梳理光伏电池板的连接线。
具体地,所述支承台上具有两个开口,分别用于承载无边框的光伏电池板和有边框的光伏电池板。支承台以及支承台上的开口,与主浮体均为一体成型,既保证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以及承接部分的牢固性,也减少了安装时的工作量。
所述支承台的上部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连接支撑件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接支撑件的底部形状相适配;连接支撑件插接入支承台上设置的凹槽中,可以实现对光伏电池板的固定。
所述连接支撑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承接无边框的光伏电池板或者有边框的光伏电池板的承接部,例如所述光伏电池板为无边框的薄膜电池板时,所述承接部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薄膜电池板的压框;例如所述光伏电池板为有边框的晶硅电池板时,所述连接支撑件的承接部包括容纳所述晶硅电池板的压框,或者与所述晶硅电池板的边框相固定连接的转接板。在实际实施中,为了节省成本,减少开模费用,也可以将上述两种结构的承接部组合在所述连接支撑件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载体矩阵,包括多个所述的主浮体,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主浮体的通道连接件;相邻的所述光伏主浮体通过所述通道连接件相连接,组成光伏组件载体矩阵;其中,所述主浮体的四角设置有安装凸耳;所述通道连接件的四角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凸耳相配合的连接凸耳,通过将所述安装凸耳与所述连接凸耳用销紧固连接,将所述主浮体与所述通道连接件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浮体的安装凸耳与所述通道连接板的连接凸耳的位置进行了错位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载体的主浮体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载体的主浮体的右视图。
图4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载体的连接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载体承载无边框的薄膜电池板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载体承载有边框的晶硅电池板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道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通道连接板的右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载体矩阵的局部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汉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16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