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感应防撞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70812.7 | 申请日: | 2015-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0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丁丹娟;梅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E04H6/42;G08C2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感应 防撞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安全装置,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智能感应防撞柱。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各种车库防撞器材品种比较单一,现有技术采用橡胶材质或者钢质,用膨胀螺丝固定在地面、墙面以及结构柱上。现有防撞产品在使用初期能对建筑物起到保护作用,但时间长久后,也在车辆的撞击下发生破坏、脱落,从而无法有效保护建筑构件和车辆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产品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安全可靠、可发送报警信号的一种车库智能感应防撞柱。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感应防撞柱,所述防撞柱包括防撞钢柱、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单片机、报警器,所述防撞钢柱内设置有报警系统,所述报警系统包括红外线发射器、红外线接收器、单片机和报警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安装在防撞钢柱的外表面,所述红外线发射器通过无线信号和红外线接收器连接,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和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和报警器连接。所述报警器由三极管、电阻及喇叭组成。所述单片机采用红外线发射器发射脉冲和红外线接收器接收的时间差测量距离。所述测量距离小于0.3m时单片机发生报警信号给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合理,易于制造,成本低;(2)实用性强,安全可靠,能有效预防车辆在行驶在过程中对建筑物以及建筑构配件的碰撞,既保护车辆安全也保护了建筑构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报警器连接示意图;
图中:防撞钢柱1、红外线发射器2、红外线接收器3、单片机4、报警器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在图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感应防撞柱主要由防撞钢柱1、红外线发射器2、红外线接收器3、单片机4、报警器5组成。
所述防撞钢柱1内设置有报警系统,所述报警系统包括红外线发射器2、红外线接收器3、单片机4和报警器5;所述红外线发射器2安装在防撞钢柱1的外表面,所述红外线发射器2通过无线信号和红外线接收器3连接,所述红外线接收器3和单片机4连接,所述单片机4和报警器5连接。所述报警器5由三极管、电阻及喇叭组成。所述单片机4采用红外线发射器2发射脉冲和红外线接收器3接收的时间差测量距离。所述测量距离小于0.3m时单片机4发生报警信号给报警器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感应防撞柱,红外线发射器2不断发射出红外线,经障碍物反射,红外线接收器3接收到反射波信号,并将其转变为电信号。测出发射波与接收到反射波的时间差,即可得出距离。红外线发射器2始终处于发射红外线的状态,当红外线接收器3第一次接收到障碍物反射回的红外线时,经电路处理单片机4给出一个计数启动信号,单片机4的计数器开始以一定频率计数;当红外线接收器3第二次接收到反射回的红外线时,经电路处理单片机4给出一个停止计数脉冲,计数器停止计数。通过编程,单片机4自动处理,用脉冲的周期和脉冲数得到发射红外线到接收红外线的时间差,即可得到测量距离。在距离达到控制范围内,由单片机4发送给报警器5,报警器5发出报警信号,则提醒车辆驾驶人员车辆即将与建筑物发生碰撞,注意调整车向。
报警器5由一个三极管、一个电阻和一个喇叭组成。经电阻采集信号,采用三极管放大。当单片机4发射出超声波的信号,则信号经过三极管放大,使电流达到发射端的工作电流,从而发射场超声波。当发射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这是接收器便会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经过运算放大器的两极放大,将信号送给输入端,其输出引脚会产生一个信号,使得单片机产生一个中断。这样,计数器便停止计数。单片机4把计得的时间差进行运算,并把运算结果送到显示电路,如果距离小于0.3m,则单片机便给报警电路口一个信号,使得报警电路工作,实现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708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流传导结构
- 下一篇:一种IPM隔离互锁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