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烟叶把梗把绕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7306.2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4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良斌;李新锋;范明登;姜初雷;田丽;张伟;陈秋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龙岩金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28 | 分类号: | B07B1/28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刘勇 |
地址: | 36410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叶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草打叶复烤加工装置,尤其是涉及烟叶把梗把绕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烟草打叶复烤行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各种样式的加工工艺。其中有一种把头单独加工的工艺,该工艺是针对来料为把烟(同一等级一定数量的烟叶为一束,并在其烟柄处被同级的1~2片烟叶缠绕扎紧后的一束烟叶)的加工工艺。
把头单独加工工艺过程是将把头(自烟柄端起80-100毫米处)与叶身分离并单独加工,分离出的把头主要包括把梗(把头松散出的游离烟梗)和把绕(缠裹把头的几片烟叶)。由于把梗、把绕的加工特性不同,因此还需要将把梗、把绕进行分离,从而便于按不同的加工方式进行对应加工。
以往的把头单独加工过程,是在叶身与把头切割分离后,将分离出的把梗、把绕共同输送至后工段,一起进行加温加湿、打叶、复烤等加工处理。这样的加工方式存在的主要缺点为:把梗、把绕没有分离,无法对把梗和把绕进行分类加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将把梗和把绕进行有效分离,从而实现对把梗、把绕的各自加工提供便于条件的一种烟叶把梗把绕分离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烟叶把梗把绕分离装置,设有U型围板、振动筛网、把绕挡板、把绕出口和把梗出口;
振动筛网为由若干直管间隔排列组成的筛板,相邻两根直管间距大于把梗粗度且小于把绕的宽度,把绕挡板设于振动筛网末端,把绕出口设于振动筛网末端侧方的围板壁上,U型围板的底板末端为把梗出口。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针对把梗、把绕的外观差异,运用筛分的方式来进行分离。其工作原理是:将经过松散后游离出的把梗、把绕,输入到振动筛网上,经过振动作用,把梗掉落至U型围板的底板后继续输送,通过把梗出口收集;把绕则停留在上层并通过把绕出口输出,最终掉落至把绕收集袋中。这样就可将把梗与把绕分离,从而为把梗、把绕的各自加工提供良好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有U型围板1、振动筛网2、把绕挡板3、把绕出口4和把梗出口5;振动筛网2为由若干直管间隔排列组成的筛板,相邻两根直管间距大于把梗粗度且小于把绕的宽度,把绕挡板3设于振动筛网2末端,把绕出口4设于振动筛网2末端侧方的围板1壁上,U型围板的底板的末端为把梗出口。
将经过松散后游离出的把梗、把绕,输入到振动筛网上,经过振动作用,把梗掉落至U型围板的底板后继续输送,通过把梗出口5收集;把绕则停留在上层并通过把绕出口4输出,最终掉落至外部的把绕收集袋(未画出)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龙岩金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建省龙岩金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73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灯和电源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台区用电电压治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