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拥有测量功能的净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6325.3 | 申请日: | 2015-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5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承良;蒋怀军;蒋娟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承良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拥有 测量 功能 净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拥有测量功能的净水器,属于家用净水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所谓家用净水器就是对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的饮水装置。家用净水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一致持续至今。特别是在20世纪美国首次发现自来水中存在着消毒副产物开始,作为一种家庭自我保护的装置,美国许多家庭开始安装和使用。
净水器主要是针对家庭原水采取的是自来水、井水或河水进行净化,讲原本从国家建造的自来水厂过滤的水,因经过管道接触细菌和杂质、铁锈产生二次污染,然后配置净水器进行精度净化处理,讲受污染的有害物质和病毒彻底清除干净,达到原先本身的水质质量标准,放心的使用解决生活用水或直饮水。
对于特殊部分地区,家里原水是采取的地下井水,总所周知井水经过高压力水泵自吸上来的水源会夹杂着无数的泥沙、铁锈、重金属等,把龙头打开排放出来的水质浊度特别大,必须通过水桶储放半天时间,让水质的杂质、泥土等沉淀到桶地槽,然后在将其使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用,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麻烦,困扰着每家每户成了一块心病。
现代的人们对于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所以净水器一般都是净化食用水,但现有技术中的净水器大多只具有净水功能,不能对净化水的多少或流速进行检测,现在节约用水的思想深入人心,这使得人们不能了解净水器每天净化水的工作效率,也不能对每天用水量进行一个合理的估计和安排。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拥有测量功能的净水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拥有测量功能的净水器,包括连接装置、净化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上方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连接装置的右侧设置有开关,所述连接装置通过连接管连接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吸附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内部安装有印制电路板和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储存器和蓝牙信息传输装置,所述净化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净水出口,所述净水出口内部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内表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流量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吸附装置为复合烧结活性炭棒。
进一步地,所述设置在出水管道内表面两侧的流量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与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的微处理器与储存器以及蓝牙信息传输装置数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微处理器和储存器通过蓝牙信息传输装置与智能移动设备上的应用软件进行双向数据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拥有测量功能的净水器,通过使用材料为复合烧结活性炭棒的吸附装置,由于活性碳粉的多孔结构烧制之后的活性碳棒非常致密,对于自来水中的异味、气味、余氯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具有很高的去除效率,通过增加流速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可对净水器每天净化水的多少或流速进行检测,并可发送至用户智能移动设备的应用软件上,方便人们了解净水器每天净化水的工作效率,同时对每天用水量进行一个合理的估计和安排。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拥有测量功能的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拥有测量功能的净水器的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拥有测量功能的净水器的印制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装置、2-净化装置、11-进水口、12-开关、21-净水出口、22-吸附装置、23-出水管道、24-流量传感器、25-流速传感器、26-连接管、27-检测装置、28-印制电路板、28a-微处理器、28b-储存器、28c-蓝牙信息传输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承良,未经张承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63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