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管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6239.2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4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和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和良 |
主分类号: | B25B13/50 | 分类号: | B25B13/50;B25B13/04;B25B2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99 浙江省绍兴市诸***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管钳。
背景技术
管钳,其包含钳柄和一端与钳柄铰接的链条,钳柄的前端设有与链条啮合的牙,进一步地,链条通过联结板与钳柄铰接,即链条的一端与联结板的一端铰接,联结板的另一端与钳柄铰接,钳柄的前端的牙呈圆弧分布,该链条式管钳在工作时,链条的非铰接端是自由的、不与钳柄固定或铰接,管件的夹持、旋转是由管件和缠绕它的链条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的,而扭力是由钳柄前端的局部牙轮与链条的啮合力产生的,钳柄在管件表面没有施力作用点,管钳能对金属管件,而且能对陶瓷管件、薄壁管件、塑料管件等进行夹持、旋转,并不产生咬痕,不损伤管件表面。
但现有的管钳大多是一个整体,不能进行拆卸和安装,在存放的时候比较占用体积,也不方便携带,不能对一些螺丝进行拆卸,功能较为单一,而且在工作的时候不能对细小零件进行存储,容易在认真工作的时候导致一些细小零件丢失,造成损失,也延缓工作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管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管钳,包括钳头,所述钳头的右侧设有第一螺旋槽,且钳头的右侧设有加力棒,所述加力棒的左侧焊接有与第一螺旋槽相吻合的第一螺旋柱,且加力棒的右侧设有第二螺旋槽,所述加力棒的右侧设有手柄,所述手柄的左侧焊接有与第二螺旋槽相吻合的第二螺旋柱,且手柄的右侧焊接有手柄环,所述手柄环上设有通孔,所述手柄的侧壁内嵌有储物槽,所述储物槽的左侧内嵌有卡槽,所述储物槽的正面设有滑盖,所述滑盖的左侧设有与卡槽相吻合的卡扣。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或八边形。
优选的,所述钳头包括固定钳杆和活动钳杆。
优选的,所述储物槽的上下两侧均内嵌有滑槽,滑盖的两侧位于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手柄和加力棒的外表面均设有防滑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功能管钳通过螺旋柱和螺旋槽能够对本是一个整体的管钳进行拆卸和组装,在存放的时候减小了管钳所占用的体积,也方便携带,通过通孔更加增强了管钳的携带方便性,通过加力棒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增加手柄的长度,方便用力,而且通过储物槽能够在工作的时候方便存放一些细小零件,避免丢失和延误工作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钳头、2第一螺旋槽、3加力棒、4第二螺旋柱、5储物槽、6手柄、7通孔、8手柄环、9滑盖、10卡扣、11卡槽、12第二螺旋槽、13第一螺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管钳,包括钳头1,钳头1的右侧设有第一螺旋槽2,且钳头1的右侧设有加力棒3,加力棒3的左侧焊接有与第一螺旋槽2相吻合的第一螺旋柱13,且加力棒3的右侧设有第二螺旋槽12,加力棒3的右侧设有手柄6,手柄6的左侧焊接有与第二螺旋槽12相吻合的第二螺旋柱4,且手柄6的右侧焊接有手柄环8,手柄环8上设有通孔7,手柄6的侧壁内嵌有储物槽5,储物槽5的左侧内嵌有卡槽11,储物槽5的正面设有滑盖9,滑盖9的左侧设有与卡槽11相吻合的卡扣10,通孔7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或八边形,钳头1包括固定钳杆和活动钳杆,储物槽5的上下两侧均内嵌有滑槽,滑盖5的两侧位于滑槽内并能沿着滑槽滑动,手柄6和加力棒3的外表面均设有防滑螺纹,该多功能管钳通过螺旋槽和螺旋柱能够在需要使用管钳的时候对其进行组装既可正常使用,在不需要使用的时候将其拆卸能够减小它所占的体积,方便存放和携带,通过通孔7能够对一些螺丝进行拆卸,不需要额外的扳手,较为方便,节省时间,而且通过储物槽5和滑盖9能够在工作中遇到一些细小零件的时候移动滑盖9将其存放在里面,避免丢失,造成损失,延误了工作进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和良,未经李和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62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