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过滤室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6095.0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1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富;李根东;苏德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永富 |
主分类号: | B01D33/04 | 分类号: | B01D33/04;B01D33/056;B01D33/8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邓小兵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过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真空过滤室。
背景技术
真空带式过滤机是一种以过滤布或滤网为介质,使料浆水平布置于过滤介质之上,充分利用料浆重力和真空吸力实现固液分离。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过滤效率高和可过滤多种浓度条件下的物料而一直有着很大的市场份额,并广泛用于工农业的各个领域,因此,真空带式过滤机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中国专利号“200620102057.3”在2007年5月2日公开了一种真空带式过滤脱水机,其技术方案为将滤带紧贴于带波纹槽的橡胶带上面,滤带上方装有原液分配器,带波纹槽的橡胶带下面装有滤带支撑系统,滤带支撑系统由真空腔体和上端开有压缩空气通孔的压缩空气腔体组成,两个压缩空气腔体分别位于真空腔体的两侧;压缩空气进口经阀门和压缩空气进口接压缩空气腔体,汽水分离罐经另一阀门、真空抽吸管和真空抽吸口接真空腔体,带波纹槽的橡胶带下面两侧的橡胶支撑块与真空腔体凹槽通过水密封后共同构成真空室,带波纹槽的橡胶带与滤带由一端的调速电机辊轮带动一起运动,带波纹槽的橡胶带通过另一端的橡胶带反向轮返回,滤带通过与橡胶带反向轮相啮合的滤饼挤压辊轮将滤饼接入滤饼收入箱后,滤带经侧面的滤带清洗系统清洗后经滤带张紧机构后返回,滤带的滤饼出口处上方装有自动滤饼厚度监控系统。但该专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滤带仅仅是放置在橡胶带上,导致滤带两侧与橡胶带之间的接触不够紧密,容易影响真空吸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真空过滤室,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够提高滤带与真空室之间接触的紧密性,保证真空室对滤带的吸附效果更好,进而提高过滤机的过滤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真空过滤室,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室体,所述室体上部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滤带的滤板,所述室体的两侧壁竖直向上延伸形成挡板,所述挡板与滤板之间设置有弧形垫层,所述弧形垫层的一侧固定在挡板上,另一侧固定在滤板上。
所述弧形垫层由橡胶制成,其两侧分别粘接固定在挡板和滤板上。
所述室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三个真空吸口,三个真空吸口分别设置在该侧壁的两端和中部,且三个真空吸口分别通过三根支管与真空吸附总管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弧形垫层不仅能使滤带的两侧略高于滤带两侧之间的区域,还增强了滤带与弧形垫层接触的紧密性,进而提高真空室的密闭效果,保证真空室对滤带的吸附效果更好,有利于增强真空室对料浆的过滤效果。而通过真空侧两侧壁的挡板则能够避免料浆外流对外界环境的影响,有利于保证料浆输送的稳定性。与中国专利号“200620102057.3”为代表的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后的过滤装置,能够在启动后实现料浆的连续过滤,即不需要停机就能够连续不断地过滤,同时还能够真正做到无人值守过滤,具有稳定安全和人工成本低的优点。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体积小、占地少、结构简单、维护费用少和能耗低等优点。
二、本实用新型中,由橡胶制成的弹性垫层具有耐磨效果好和耐腐蚀的优点,使得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过滤多种类型的料浆,提高了适用范围。
三、本实用新型中,在室体侧壁的两侧和中部分别设置真空吸口的结构,提高了室体对滤带吸附的均匀性,即使滤带上某一区域的料浆较厚,在该结构下也能保证其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室体,2、滤板,3、挡板,4、弧形垫层,5、真空吸口,6、支管,7、真空吸附总管,8、滤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真空过滤室,包括长方体室体1,所述室体1上部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滤带8的滤板2,所述室体1的两侧壁竖直向上延伸形成挡板3,所述挡板3与滤板2之间设置有弧形垫层4,所述弧形垫层4由橡胶制成,弧形垫层4的一侧粘接固定在挡板3上,另一侧粘接固定在滤板2上。安装完成后,滤带8的两侧位于弧形垫层4上,滤带8两侧之间的区域位于滤板2上,且滤带8两侧略高于两侧之间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室体1的其中一侧壁上设置有三个真空吸口5,为了提高真空室对滤带8上料浆的过滤效果,三个真空吸口5分别设置在该侧壁的两端和中部,且三个真空吸口5分别通过三根支管6与真空吸附总管7连接。其中,三根支管6的管径均小于真空吸附总管7的管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永富,未经杨永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6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