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绝缘固定夹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4404.0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5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生维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维国 |
主分类号: | H02G7/00 | 分类号: | H02G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绝缘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线固定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电缆绝缘固定夹。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压电缆的施工过程中,用支柱固定高压线时,通常采用金属绕线的方式或采用金属器具夹持导线的方式进行固定。采用金属绕线的方式,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经验,增加了施工的难度,且此种固定方式抗风能力较差;采用金属器具进行夹持导线,由于电场作用,容易在夹持点处形成环形通路,导致导线部分温度升高,降低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究设计一种电缆绝缘固定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电缆绝缘固定夹,包括两个下夹条和两个用于环绕电缆的上夹条,所述上夹条和下夹条间隔设置,依次首尾固定连接,形成四个连接角,所述连接角处设有用于将上夹条两端的两个相邻连接角相互固定的固定部,所述连接角的内侧设有能在固定状态下稳固电缆的固定块。固定状态为上夹条两端的两个相邻连接角相互固定且电缆穿过上夹条被固定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下夹条包括半圆环形的下夹条本体和设置于下夹条本体两端的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上设有通孔,两个下夹条对向设置,围成圆环形,所述上夹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下夹条同一侧的固定端上,所述上夹条为弯折成拱门形的条状结构,所述上夹条内侧包括半圆柱形的顶面和平面的内侧面,两个上夹条的弯折方向相同,所述固定块设置于上夹条和下夹条的内侧夹角处。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为圆锥形或棱锥形块体,所述固定块的尖端指向下夹条围成的圆环形的中心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为三棱锥形,所述三棱锥的一个面与对应位置的上夹条的内侧面在同一个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绝缘固定夹由橡胶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绝缘固定夹内部设有加强纤维。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绝缘固定夹外部设有防紫外线涂层。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缆绝缘固定夹具有以下优点:
1、避免了形成环形磁场通路而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
2、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降低了施工难度;
3、能更稳固地固定电缆,抵抗风载荷的能力强,有效保护电缆及附属设备,同时延长了自身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缆和绝缘子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电缆绝缘固定夹,包括两个用于环绕固定在绝缘子上的下夹条1和两个用于环绕固定电缆的上夹条2,所述上夹条2和下夹条1间隔设置,依次首尾固定连接,形成四个连接角,所述连接角处设有用于将上夹条2两端的两个相邻连接角相互固定的固定部3,所述连接角的内侧设有能在固定状态下稳固电缆的固定块4。固定状态为上夹条2两端的两个相邻连接角相互固定且电缆穿过上夹条2被固定的状态。
所述下夹条1包括半圆环形的下夹条本体11和设置于下夹条本体11两端的固定端12,所述固定端12上设有通孔,通孔即为本实施例的固定部3,两个下夹条1对向设置,围成圆环形,所述上夹条2的端部固定在固定端12上,所述上夹条2为弯折成拱门形的条状结构,所述上夹条2内侧包括半圆柱形的顶面和平面的内侧面,两个上夹条2的弯折方向相同,所述固定块4设置于上夹条2和下夹条1的内侧夹角处,每个夹角处设有一个固定块4,一共设有四个固定块4。
所述固定块4为圆锥形或棱锥形块体,所述固定块4的尖端指向下夹条1围成的圆环形的中心侧。
所述固定块4为三棱锥形,所述三棱锥的一个面与对应位置的上夹条的内侧面在同一个平面上。
本实施例所述的电缆绝缘固定夹由橡胶制成,内部设有加强纤维,外部设有防紫外线涂层。
如图5所示,绝缘子5上方设有凸起51,凸起51之间有用于放置电缆6的容纳空间,由于凸起51端部与电缆6呈一定角度,且容纳空间的宽度大于电缆6的直径而形成间隙7,在风载荷的作用下,电缆6会在容纳空间内晃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维国,未经生维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44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