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330kV交流输电线路的双回路直线高跨塔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3438.8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9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谭蓉;白护航;吴亮;王婧;陈雷;孙强;高鑫;李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08 | 分类号: | E04H12/08;E04H12/10;E04H12/2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5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330 kv 交流 输电 线路 回路 直线 高跨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铁塔,具体涉及一种用于330kV交流输电线路的双回路直线高跨塔。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对330kV电压等级常规“鼓型”铁塔的设计较为普遍,应用较多,设计技术较为成熟,但对于“双曲线”型铁塔却很少涉及,而且常规“鼓型”铁塔重量较大,造价高,尤其在走廊严重限制的地区,实施难度较大。330kV双回路“双曲线”型铁塔的导线悬挂方式不同于一般“鼓型”铁塔,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铁塔横担长度变短、层间距变小、铁塔全高降低,从而压缩走廊宽度,满足走廊严重限制地区的架设要求。因此,如何设计出330kV交流输电线路的新型双回路直线高跨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330kV交流输电线路的双回路直线高跨塔,该塔的重量轻,造价低,能够满足对330kV交流输电线路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塔身,对称设置在塔身顶部的上导线横担,上导线横担下方的塔身上从上至下依次对称设置有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且所述的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分别与塔身连接,塔身上在下导线横担下方形成变坡处;
塔身顶端的上导线横担上方设置有用于悬挂地线的地线支架,所述的地线支架包括两个分支,该地线支架的两个分支关于塔身顶端对称设置。
所述的地线支架顶部设置有地线挂点;所述的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导线挂点。
所述的设置在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底部的导线挂点采用I型绝缘子串,设置在中导线横担底部的导线挂点采用V型绝缘子串。
所述的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均为双角钢结构。
所述的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两侧的端部形状为尖形。
所述的上导线横担总长度13.6m,上导线横担的横担尖头夹角为72°;中导线横担总长度16.8m,中导线横担的横担尖头夹角19°,塔身与中导线横担连接处的高度为2.5m;下导线横担总长度14.0m,横担尖头夹角18°,塔身与下导线横担连接处的高度为1.8m;
上导线横担下平面距离中导线横担下平面垂直距离9.0m,中导线横担下平面距离下导线横担下平面垂直距离8.0m。
所述的上导线横担单侧长度为6.8m;中导线横担单侧长度为8.4m,中导线横担第一导线挂点距离塔身中心1.184m,中导线横担第二导线挂点距离中导线横担第一导线挂点7.216m;所述的下导线横担单侧横担长度为7.0m。
所述的塔身底部设置有塔腿。
所述的变坡处距离下导线横担与塔身连接处的距离为4.5m。
直线塔采用全塔双帽螺栓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了节省塔重,降低造价,设置在中导线横担底部的导线挂点采用V型绝缘子串,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的导线挂点采用I型绝缘子串,使得从挂线点看,铁塔型式由“鼓型”变为“双曲线”型布置,从而缩短导线横担长度,减小导线相间距离,同时缩小导线横担层间距。该新型铁塔的应用可以压缩线路的走廊宽度,减少输电线路工程中的拆迁量,同时避免了树木的大面积砍伐,保护了生态环境。在防雷保护方面,优于规范要求的“不宜大于0°”,实现负保护角。该种布置形式,塔头与间隙的结合更为紧密,空间利用率高,最终可使塔重减少5%左右,线路的走廊宽度减少3.0m左右,满足了走廊严重限制地区的架设要求。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置在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底部的导线挂点采用I型绝缘子串,中导线横担底部的导线挂点采用V型绝缘子串,均为双角钢结构,该种结构避免了挂点处的焊接工作,能够有效加强挂线节点的受力能力,保证挂线节点的强度等各项要求,从而减少了掉串事故,降低风偏闪络概率,保障了工程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踏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本实用新型踏腿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34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