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0°~20°交流输电线路双曲线型双回路转角塔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3363.3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9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谭蓉;鞠浩;严丽君;常昊波;高欢欢;贺育明;雷小舟;王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10 | 分类号: | E04H12/1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54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20 交流 输电 线路 双曲线 回路 转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铁塔,特别涉及一种0°~20°交流输电线路双曲线型双回路转角塔。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330kV电压等级双回路转角铁塔设计较为普遍,应用较多,设计技术较为成熟,但现有330kV电压等级双回路铁塔重量较大,造价高,尤其在走廊严重限制地区,应用传统的双回路铁塔,无法进行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0°~20°交流输电线路双曲线型双回路转角塔,该塔的重量轻,造价低,所需走廊宽度较小,能够满足对330kV交流输电线路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塔身、对称设置在塔身顶部用于悬挂地线的地线横担以及从上而下依次对称设置在地线横担下方用于悬挂两相输电导线的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
所述的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均与塔身相连接,且导线横担均包括对称设置在塔身塔头下部两侧的两个分支,中导线横担两侧增加跳线横担;所述地线横担、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的底部形状均为梯形,塔身的底部连接有塔腿。
地线横担的顶部口宽为0.6m,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的顶部口宽均为1.2m,跳线横担设置在中导线横担的内外角侧,跳线横担顶部口宽0.55m。
所述的地线横担顶端对称设置有地线挂点,上导线横担及下导线横担两侧底部均对称设置导线挂点,中导线横担在横担端部设置导线挂点;
跳线横担端部设置有用于增加跳线的跳线孔。
所述地线挂点和导线挂点均为挂板型挂点。
所述地线挂点对称设置在地线横担上平面距离中轴线8.3m处;
上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的导线挂点分别对称设置在距离塔身中心6.8m处及7.1m处;
中导线横担的导线挂点对称设置在距离塔身中心4.8m处;
跳线孔距离中导线横担的导线挂点1.5m。
所述塔身在下导线横担下方形成有变坡处,变坡处距下导线横担与塔身的连接处为4.5m。
所述地线横担的总长为16.6m,地线横担与塔身连接处根部高度为2.3m,地线横担的横担端头为尖形,夹角为17°;
上导线横担的总长为13.6m,上导线横担与塔身连接处根部高度为2.0m,上导线横担的横担端头为尖形,夹角为19°;
中导线横担总长为9.6m,塔身两侧的跳线横担均为1.5m,中导线横担与塔身连接处根部高度为2.2m,中导线横担的横担端头为尖形,夹角为32°;
下导线横担总长为14.2m,下导线横担与塔身连接处根部高度为2.2m,下导线横担的横担端头为尖形,夹角为21°。
所述地线横担与上导线横担之间的层间距为6.0m;上导线横担与中导线横担之间的层间距为9.5m;中导线横担与下导线横担之间的间距为9.0m。
所述塔身为采用Q420高强钢制成的塔身。
输电导线均采用单联双串金具与塔身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铁塔的结构布置中,通过将中导线横担缩短,两侧分别增加跳线横担,能够使得中导线横担比常规“鼓型”塔缩短,线路走廊宽度减少,压缩了走廊宽度,减少输电线路工程中的拆迁量,同时避免了树木的大面积砍伐,保护了生态环境,在满足间隙的条件下,层间距缩短2.0m左右,能够降低铁塔全高,使其重量减小5.0%左右。综上所述,该种新型铁塔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铁塔造价,同时有效的节约了空间,能够满足走廊严重限制地区的线路架设要求。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导线挂点分别设置在上导线横担、中导线横担和下导线横担底部,导线挂点挂点均采用挂板型式,从而避免焊接工作,有效的加强挂点的受力性能,满足挂线节点的强度等各项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塔腿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塔腿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1、塔身;2、地线横担;3、上导线横担;4、中导线横担;5、下导线横担;6、变坡处;7、连接处;8、塔腿;9、短塔腿;10、长塔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33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