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道并联式通体翅片冷凝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3305.0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3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峰;常新龙;黄金;阎伍韧;张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创导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晏荣府 |
地址: | 2211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通体 冷凝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冷凝换热器,具体是一种流道并联式通体翅片冷凝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局限于结构设计、制作钎焊工艺的限制,空调冷凝换热器多是单排结构;考虑散热需要,多是采用加密翅片、翅片开窗等结构设计来增大散热面积给予解决,但又引申出因翅片间隙小,造成风阻大、灰尘容易滞留,导致脏堵、散热效率下降,进而出现空调系统运行压力大,增加功率消耗,甚至引起运行故障;同时对于结构比较紧凑散热空间,单排散热不足问题,配置空调往往以降低系统整体性能来解决,致使制冷满足不了需求;两换热器直接并联,翅片交错,透光率差,风阻大,更容易脏堵而出现上述问题,尤其在粉尘比较大机型象农机收获机械、铲运机械体现更为明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道并联式通体翅片冷凝换热器,抗脏堵能力强,散热效率高,降低功率消耗,降低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流道并联式通体翅片冷凝换热器,包括前芯体组件、后芯体组件和通体翅片,所述的前芯体组件与后芯体组件结构相同;前芯体组件包括右集管和左集管,右集管和左集管之间从上到下平行设置有多个通孔扁管,在右集管或/和左集管中至少设置一个隔片,在通孔扁管8的各行之间布置有通体翅片,通体翅片贯穿前芯体组件和后芯体组件;前芯体组件和后芯体组件的进口连接一Y形进口接头,前芯体组件和后芯体组件的出口连接一Y形出口接头;右集管以及左集管的两端均安装有堵盖,前芯体组件与后芯体组件平行并排放置,构成并联密封流道结构。
一种流道并联式通体翅片冷凝换热器,包括前芯体组件、后芯体组件和通体翅片,所述的前芯体组件与后芯体组件结构相同;前芯体组件包括右集管和左集管,右集管和左集管之间从上到下平行设置有多个通孔扁管,在通孔扁管的各行之间布置有通体翅片,通体翅片贯穿前芯体组件和后芯体组件;前芯体组件和后芯体组件的进口连接一Y形进口接头,前芯体组件和后芯体组件的出口连接一Y形出口接头;右集管以及左集管的两端均安装有堵盖;前芯体组件与后芯体组件平行并排放置,构成并联密封流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流道并联以增加换热流程,进而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解决单排芯体散热不足问题;同时解决因空间、结构紧凑限制问题;通体翅片解决直接并联翅片交错问题,抗脏堵能力强,散热效率高,降低功率消耗,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芯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通体翅片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通体翅片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是通体翅片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并联流道示意图。
图中:1.Y形进口接头,2.前芯体组件,3.后芯体组件,4.通体翅片,5.Y形出口接头,6.右集管,7.左集管,8.通孔扁管,9.隔片Ⅰ9,10.隔片Ⅱ10,11.隔片Ⅲ,12.堵盖。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流道并联式通体翅片冷凝换热器,包括前芯体组件2、后芯体组件3和通体翅片4,所述的前芯体组件2与后芯体组件3结构相同;前芯体组件2包括右集管6和左集管7,右集管6和左集管7之间从上到下平行设置有多个通孔扁管8。根据需要,在右集管6或/和左集管7中设置隔片或不设置隔片,隔片将集管上下隔离开。通孔扁管8的各行之间布置有通体翅片4,通体翅片4贯穿前芯体组件2和后芯体组件3;前芯体组件2和后芯体组件3的进口连接一Y形进口接头1,前芯体组件2和后芯体组件3的出口连接一Y形出口接头5;从右集管6以及左集管7的两端均安装有堵盖,前芯体组件2与后芯体组件3平行并排放置,构成并联流道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右集管6和左集管7之间从上到下平行混匀设置有29行通孔扁管8,在从下往上数第3行和4行通孔扁管8中间的右集管6内插入隔片Ⅲ11,在从上往下数第11行和12行通孔扁管8中间的右集管6内插入隔片Ⅰ9,在从上往下数第20行和21行通孔扁管8中间的左集管7内插入隔片Ⅱ10,右集管6以及左集管7的两端均安装有堵盖,将前芯体组件2构成返流道结构。
通体翅片4布置于通孔扁管8的各行之间。通体翅片直接整体贯穿前芯体组件2与后芯体组件3,避免翅片交错现象,通透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创导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创导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33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机车定位终端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物联网智慧感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