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式婴童床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3186.9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8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高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南瑷宝童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D7/00 | 分类号: | A47D7/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许伯严 |
地址: | 421131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折式婴童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童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式婴童床。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的婴童床主要是木床,铁杆床,以及布床,布床由于可收合、折叠而逐渐扩大了市场份额,申请号为200810100201.3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折式游戏床,该游戏床通过单手操作拉动各底杆彼此枢接处的底座,从而带动各滑动件相对各立杆滑动、拉动各支撑杆并带动各顶杆对折,完成收合动作(打开动作与收合动作相反)。在该游戏床的床体支架中,需要在各立杆上设置滑动件,同时需要将各底杆的一端枢接于底座、另一端分别枢接于各滑动件,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各底杆以及各立杆间另分别枢接一连接件,在各滑动件以及各顶杆间也分别枢接一支撑杆,该可折式游戏床虽然解决了之前的婴婴童床无法单手收合的问题,但是其用到的杆件数量非常多、结构比较复杂,另外该游戏床的折叠支架在收合过程中滑动件需要在立杆上滑动,而连接件和支撑杆又连接在滑动件上,故容易出现连接件及支撑杆夹住人手的情况,为防止出现上述安全事故,上述游戏床必须采用全包结构(即将床布包围在整个折叠支架的外部,从而让人手无法伸至连接件及支撑杆之间),而采用全包结构将使得游戏床在组装生产时的工序较多,生产线的产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折式婴童床,该可折式婴童床结构紧凑、简洁,安全性好,其在组装生产时的工序数量较少,生产线的产能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式婴童床,包括多根立杆、多根底杆及多根可收折的顶杆、一个可上下运动的控制座、多个设于所述立杆内侧的传动装置和连接组件,所述顶杆包括两根尾端彼此枢接的支杆,所述支杆的头端枢接立杆的顶部,所述底杆的尾部枢接于控制座、头部枢接于立杆的底部,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尾部彼此枢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头部枢接于支杆,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头部枢接于立杆,每个传动装置连接一根底杆和两个第二连接件,所述控制座上下运动时,所述底杆进行枢转,所述传动装置将底杆枢转时产生的转矩传递至第二连接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产生与底杆转动反向相反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接件及支杆进行枢转。
优选的,所述底杆的头部前端设有第一轮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头部前端设有第二轮齿,所述传动装置为一随底杆的转动而垂直上下移动的长条形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二轮齿及第一轮齿啮合的齿条。
其中,所述控制座包括内部中空且顶端开口的控制座壳体,所述控制座壳体的内腔中设有可上下移动的中心齿条座,所述底杆枢接于控制座壳体且其尾部前端设有第三轮齿,所述中心齿条座的外周面上设有同步齿条,所述控制座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多个叉口,所述第三轮齿从所述叉口伸入控制座壳体的内腔中并与中心齿条座外周面的同步齿条啮合。
其中,所述控制座还包括一连接于控制座壳体的筒状体,所述控制座壳体的底壁设有开口,所述中心齿条座为内部中空且底壁开口的结构,所述筒状体与控制座壳体及中心齿条座同轴设置且其前端自控制座壳体底壁的开口处往上延伸再经中心齿条座底壁的开口进入中心齿条座的内腔中,所述筒状体的内腔中设有用于阻止中心齿条座往上移动的锁止部件,所述锁止部件包括锁止件本体、连接于所述锁止件本体的锁止头及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连接于筒状体的内壁,所述筒状体上开设有锁止口,所述中心齿条座的内壁设有与锁止头的形状相吻合的锁止台阶,所述锁止头可经锁止口伸至筒状体外部并抵靠住锁止台阶,所述锁止件本体连接有一用于拉动其绕转轴转动从而使锁止头退回筒状体的内腔中的绳/带状部件。
优选的,所述筒状体内还设有挡板及一用于将锁止头经锁止口推抵至筒状体外部的弹簧,所述挡板固定连接于筒状体,所述弹簧设于挡板与锁止件本体之间且其两端分别抵靠住挡板和锁止件本体。
其中,所述控制座壳体的上方设有可盖住控制座壳体的顶端开口的顶盖,所述顶盖通过螺钉与中心齿条座连接并可随中心齿条座上下移动,所述顶盖上开设有穿绳孔,所述绳/带状部件从所述穿绳孔中往外穿出。
更优选的,所述底杆上滑动连接有用于给其提供支撑力的底杆支撑座,所述立杆的底部设有立杆支座,所述底杆的头部枢接于该立杆支座,所述立杆支座与底杆支撑座之间还设有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位于底杆的下方且其一端枢接于立杆支座、另一端枢接于底杆支撑座,所述底杆支撑座与控制座壳体之间还设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位于底杆的下方且其一端枢接于底杆支撑座、另一端枢接于控制座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南瑷宝童车有限公司,未经衡南瑷宝童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31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