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循环井下工具开启压力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62939.4 | 申请日: | 2015-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7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于学信;伊伟锴;杨洁;周景彩;吕芳蕾;高恒超;叶金胜;孙骞;曹雪梅;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井下 工具 开启 压力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井反循环井下工具性能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反循环井下工具开启压力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许多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一般需要进行压裂、酸化等改造措施,多采用封隔器工艺管柱,当遇到解封困难或压裂过程中砂堵等情况下,需要进行反循环洗井等措施,因此,管柱上部需要有满足反循环洗井要求的井下工具。而对于深层油气井的生产管柱,有时需要保护套管,需要采用封隔器生产管柱,管柱上部同样需要反循环通道。反循环井下工具是上述工艺管柱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工作性能将直接影响到工艺措施的成败。因此,下井前需要对该类井下工具进行全面的室内性能检测。反循环井下工具开启压力是该工具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参数,工具组装后需要进行测试,目前,还没有专用的测试装置,该技术参数的测试还比较繁琐,一般需要将反循环井下工具连接在试验油管短节上,并放入试验套管内,上下通过特殊接头使油套环空与试验管柱内部只能通过反循环井下工具循环通道连通,测试时,通过环空打压,当压力达到反循环井下工具开启压力时油套连通,完成工具开启压力的测试。该种测试方式,测试前后组装及拆卸工作量较大,如果检测任务量较大时,工作效率较低,无法满足操作简单、高效的工作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循环井下工具开启压力测试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常规测试方式,工作量较大,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该反循环井下工具开启压力测试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径向安装一个试压接头,该试压接头的中心孔连通外筒内腔,所述外筒的内径要大于反循环井下工具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所述外筒的上端设置上密封环并通过上密封环压帽压扣固定,上密封环压帽下端与外筒螺纹式连接。
所述外筒的下端设置下密封环并通过下密封环压帽压扣固定,下密封环压帽上端与外筒螺纹式连接。
所述外筒上、下端外壁与上、下密封环之间均设置密封圈,当反循环井下工具穿过上、下密封环时与上、下密封之间也设置密封圈。
所述外筒与反循环井下工具之间形成环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反循环井下工具开启压力测试装置采用对称式设计,结构紧凑,测试装置与被测工具的安装采用套装式,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密封结构与外筒采用分体式设计,密封结构可根据工具外径尺寸进行更换,适用多种外径尺寸规格的反循环井下工具开启压力的测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上密封环压帽1-1、上密封环1-2、密封圈1-3、外筒1-4、试压接头1-5、下密封环1-6、下密封环压帽1-7、密封圈1-8、内循环口2-1、外循环口2-2、滑套2-3、剪钉2-4、弹簧2-5。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根据图1-2,反循环井下工具开启压力测试装置,包括外筒1-4,所述外筒径向安装一个试压接头1-5,该试压接头的中心孔连通外筒内腔,所述外筒的内径要大于反循环井下工具的外径。所述外筒的上端设置上密封环1-2并通过上密封环压帽1-1压扣固定,上密封环压帽下端与外筒螺纹式连接。所述外筒的下端设置下密封环1-6并通过下密封环压帽1-7压扣固定,下密封环压帽上端与外筒螺纹式连接。所述外筒上、下端外壁与上、下密封环之间均设置密封圈,当反循环井下工具穿过上、下密封环时与上、下密封之间也设置密封圈。所述外筒与反循环井下工具之间形成环空。
反循环井下工具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上开设内循环孔2-1,外管上开设外循环孔2-2,在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环空内安装滑套2-3,滑套通过剪钉2-4与外管连接暂时封堵住内循环孔与外循环孔的连接通道,在滑套的底端设置弹簧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629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滚筒反力式制动检测台
- 下一篇:清洁喷头密封性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