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缓冲型升压式温差发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57841.X | 申请日: | 2015-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51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冶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H02M3/28;H02M3/15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升压 温差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保清洁能源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利用温差进行发电的缓冲型升压式温差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升,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有技术中,对水利、风力以及太阳能均开发出了相应的发电方式,很好的利用了环保清洁的新能源,降低了传统发电方式对环境的破坏,更好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还需要不断的突破现有技术,完成对新的新能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缓冲型升压式温差发电系统,从而突破传统的发电方式,开放了一种新的发电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对新能源的利用,很好的保护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缓冲型升压式温差发电系统,包括吸热板与散热片,设置在吸热板与散热片之间的温差发电片,在散热片上还设置有贯穿该散热片的降温管,在温差发电片上连接有蓄电池,在温差发电片内部还设置有电源电路,在电源电路上还连接有升压电路与缓冲电路。
作为优选,所述降温管贯穿散热片的部分由若干根毛细管组成。
进一步的,上述电源电路由变压器T1,三极管VT1,单结晶体管BT1,单向晶闸管VS1,P极与单向晶闸管VS1的阳极相连接、N极顺次经电阻R1、滑动变阻器RP1和滑动变阻器RP2后与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的非同名端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单向晶闸管VS1的阳极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3后与单向晶闸管VS1的阴极相连接的电容C1,正极与单向晶闸管VS1的阴极相连接、负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基极与单结晶体管BT1的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2,N极与单结晶体管BT1的发射极相连接、P极经电感L1与二极管D1的P极相连接的电流镜像二极管D2,以及与电流镜像二极管D2并联的电容C3组成;其中,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同时与单结晶体管BT1的第二基极以及滑动变阻器RP1的滑动端相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变压器T1的原边线圈的同名端与单结晶体管BT1的第一基极相连接、副边线圈的非同名端与单向晶闸管VS1的控制极相连接、副边线圈的同名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原边线圈的非同名端还与电流镜像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
再进一步的,上述升压电路由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一端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顺次经电阻R4和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感L2,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上的电阻R5,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4,P极与电容C4的负极相连接、N极经二极管D3后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4,正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N极相连接、负极接地的电容C5,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6,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7组成;其中,三极管VT2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3的N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N极相连接,电容C5的正极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3的基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4与电感L2的连接点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电阻R4与电阻R8的连接点与稳压二极管D2的P极相连接。
更进一步的,上述缓冲电路由三极管VT5,P极经二极管D11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9后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5,N极与二极管D5的N极相连接、P极经二极管D12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6,一端与二极管D6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感L4后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感L3,N极经电容C8后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P极顺次经二极管D9和二极管D8后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N极与二极管D10的N极相连接、P极经电容C6后与二极管D10的P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7,以及正极与二极管D8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5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7组成;其中,二极管D5的P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N极相连接,二极管D6的P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三极管VT1、三极管VT2和三极管VT5为NPN型三极管,三极管VT3和三极管VT4为PNP型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冶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冶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78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步进电机驱动装置及步进电机控制系统
- 下一篇:基于晶体管组的全波整流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