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坝止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57627.4 | 申请日: | 2015-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5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仁坤;赵晓峰;赵永刚;张敬;周钟;尹华安;张冲;李仁鸿;潘晓红;牟高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止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中的高混凝土坝建造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坝止水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挡水建筑物,高混凝土坝因结构要求由若干坝段组成,相邻坝段间设置有横缝,横缝均设置止水装置来防止高压库水渗入引起应力变化、渗透破坏等。高坝是指最大坝高超过70m的坝,目前在建的大坝工程多为100m~200m,小湾、溪洛渡、锦屏一级、大岗山等则为300m级特高坝。对于高坝,库水压力大,止水失效后的修复难度大,渗漏引起的后果更严重,所以,止水设施的可靠性尤为重要。目前,国内高坝上游面止水结构多为2道。前苏联英古里拱坝规定,坝高大于200m时,上游面设置3道止水。国内已建的小湾、溪洛渡、锦屏一级、大岗山特高拱坝,也均采用了3道止水结构的设计。
高混凝土坝横缝止水一般采用铜止水。随着坝高的增加,横缝止水结构的长度也相应增加,施工现场根据混凝土浇筑层高度,每段长度一般为3m~6m,且在现场进行铜止水之间的焊接连接。橡胶止水或塑料止水接头也是现场制作,现场焊接的作业条件较差,焊接质量不容易控制,焊接接头的检查也比较困难。所以横缝的止水结构存在一定的质量缺陷,而任何一处接头焊接连接缺陷均会导致整道横缝止水失效,止水装置的可靠性低,容易造成意外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止水可靠性较高的高坝止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坝止水装置,包括横缝,所述横缝设置有两道或者三道止水结构,相邻止水结构之间设置有止水结构连接板。
进一步的是,所述止水结构连接板与所述止水结构相互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止水结构包括多个竖向止水、接头,竖向止水与接头依次连接,止水结构的竖向止水与止水结构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止水结构的材料为铜或者橡胶。
进一步的是,所述止水结构的材料为铜,止水结构连接板与止水结构相连接采用方式为焊接或者机械锚固。
进一步的是,所述止水结构的材料为橡胶,止水结构连接板与止水结构相连接采用方式为机械锚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高坝的横缝处的两道或者三道止水结构通过止水结构连接板连接起来,降低止水结构因局部缺陷导致整道止水结构失效的概率,提高高坝止水装置止水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横缝1、止水结构2、第一道止水结构21、第二道止水结构22、第三道止水结构23、止水结构连接板3、竖向止水4、接头5、上游坝面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高坝止水装置,包括横缝1,所述横缝1设置有两道或者三道止水结构2,相邻止水结构2之间设置有止水结构连接板3。
具体地,高坝位于上游坝面6的下方,由若干个坝段组成,相邻坝段间有横缝1,横缝1处设置止水结构2,高度大于200m的高坝止水装置设有三道止水结构2,高度小于200m的高坝止水装置设有两道止水结构2。以高度大于200m的高坝为例,如图1所示,高坝止水装置包括三道止水结构2,分别为第一道止水结构21、第二道止水结构22和第三道止水结构23。止水结构2包括多个竖向止水4、接头5,竖向止水4与接头5依次连接成止水结构2,将第一道止水结构21、第二道止水结构22和第三道止水结构23的竖向止水4部位用止水结构连接板3连接起来,使止水装置的止水结构2成为一整体,从而降低止水结构2因局部缺陷导致整道止水结构失效的概率,提高高坝止水装置止水的可靠性。同时,也能减少了一定范围内接头5数量,也进一步降低了单道止水结构2的失效概率。
具体地,为了使止水结构连接板3与止水结构2连接更稳固、操作更方便,优选将止水结构连接板3与止水结构2相互垂直设置。止水结构2的材料为铜或者橡胶,他们之间连接方式为:止水结构2的材料为铜时,止水结构连接板3与止水结构2相连接采用方式为焊接或者机械锚固;止水结构2的材料为橡胶时,止水结构连接板3与止水结构2相连接采用方式为机械锚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76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耙斗清污机抓污斗提升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生态砌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