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胃管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6352.2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2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田小园;王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J15/00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胃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胃管(鼻胃管,鼻饲管喂食)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胃管在临床应用很普遍,鼻饲、胃肠减压等都需要为患者进行插入胃管。临床护理工作中,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外科胃肠道疾病手术前准备及肠梗阻、胰腺炎患者保守治疗等都需要留置胃管,且留置时间相对较长。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固定方法为胶布固定法,但在护理工作中发现,这种方法存在诸多弊端:(1)容易脱落,由于胶布粘性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加上置管时间较长时,患者易发热出汗,造成胶布粘性下降而松脱;(2)引起患者不适,对患者心理产生的影响,面颊部胶布固定影响患者侧卧的舒适度;胶布紧贴在鼻腔前影响患者通气,传统固定方法使用的胶布有个别患者会过敏,致使而部出现红肿、水泡等,容易发生压疮,过多使用胶布粘贴、还会引起胶布紧贴部位组织损伤;有些意识不清、躁动的患者使用胶布固定时易致鼻胃管滑脱,这样就达不到鼻饲或胃肠减压的目的,影响了治疗及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胃管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有效防止胃管脱落的胃管固定装置,其不仅固定效果好、使用方便,而且患者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调节固定带本体的松紧度,减少对脸部的压迫感,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胃管固定装置,
包括鼻贴本体和固定带本体;
所述鼻贴本体包括鼻贴软垫、椭圆形鼻贴和两个条状管贴;所述椭圆形鼻贴的底部连接所述两个条状管贴并与其一体成型;所述椭圆形鼻贴与所述鼻贴软垫粘接在一起;
所述固定带本体包括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鼻贴软垫的两个侧壁相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通过卡扣连接;用于调节其大小;
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上分别设有一耳挂。
如上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其中,两个条状管贴的底端分别向外倾斜30°。
如上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为宽度逐渐变小的梯形状;
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靠近所述鼻贴软垫的宽度为4cm.
如上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为高弹性的带体;
所述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的贴近人体皮肤的一侧面贴附有医用无纺布。
如上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其中,所述鼻贴软垫的形状为鼻型,其上述设有多个透气孔;
所述鼻贴软垫的材质为软硅胶。
如上所述的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其中,所述耳挂为一硅胶耳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将鼻贴本体与固定带本体结合起来,进一步实现对胃管的固定;不仅结构简单、经济实用,而且有效避免了胃管脱落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胃管固定装置,患者能够根据自身需要调节固定带本体的松紧度,减少对脸部的压迫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胃管固定装置,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胃管固定装置,避免了胶布过敏现象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外观美观大方,不影响患者面部的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胃管固定装置的胃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1、鼻贴本体2、固定带本体11、鼻贴软垫
12、椭圆形鼻贴13、条状管贴21、第一固定带
22、第二固定带3、卡扣4、耳挂
5、医用无纺布6、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现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63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