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型超耐劳编织屏蔽应答器软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5443.4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1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沈小平;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3/48;H01B7/02;H01B7/295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21523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型 耐劳 编织 屏蔽 应答器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轻型超耐劳编织屏蔽应答器软电缆。
背景技术
现有编织屏蔽应答器软电缆的结构是由软圆铜导体上挤出聚乙烯绝缘,由2根或4根绝缘单线绞合而成缆芯,缆芯外绕包非吸湿型绝缘包带,然后由镀锡软铜线或纯软铜线编织,无卤低烟外护套或聚乙烯护套。由于产品是作为热插拔电缆使用在机房内,需要电缆具备一定耐弯曲疲劳能力。然而,铜线编织屏蔽层在频繁的弯曲过程中极易受弯折而发生铜线断裂,导致电缆抗干扰能力下降,影响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轻型超耐劳编织屏蔽应答器软电缆,实现电缆的轻量化,提升了电缆的耐疲劳能力,且不影响电缆的抗干扰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轻型超耐劳编织屏蔽应答器软电缆,包括由两根或四根绝缘单线绞合而成的缆芯,以及缆芯外侧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聚酯带层、聚乙烯网纹带层、镀铜碳纤维编织层和外护套;所述绝缘单线包括束绞铜导体及其外侧的聚乙烯绝缘层;所述束绞铜导体由二十四根0.2mm的软圆铜线绞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镀铜碳纤维编织层由若干股镀铜碳纤维交错编织而成。
进一步,所述镀铜碳纤维包括碳纤维及碳纤维外侧通过化学镀、电镀或两者结合涂覆而成的铜镀层。
进一步,所述外护套为聚乙烯护套或无卤低烟阻燃护套。
进一步,所述聚乙烯网纹带层厚度为0.25mm。
进一步,所述聚酯带层厚度为0.05mm。
进一步,所述聚乙烯绝缘层厚度为0.85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电缆采用的镀铜碳纤维具有碳纤维的特性,轴向强度和模量高,密度低,无蠕变,非氧化环境下耐超高温,耐疲劳性好,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碳纤维与传统的玻璃纤维相比,杨氏模量是其3倍多;它与凯夫拉纤维相比,杨氏模量是其2倍左右,在有机溶剂、酸、碱中不溶不胀,耐蚀性突出。因此,本电缆具备更轻量化、耐疲劳等优点。
2)由于碳纤维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再加上本电缆传输高频电流引起的集肤效应,因此本电缆的编织屏蔽层采用镀铜碳纤维不会影响电磁屏蔽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镀铜碳纤维编织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缆芯,2-聚乙烯绝缘层,3-束绞铜导体,4-聚酯带层,5-聚乙烯网纹带层,6-镀铜碳纤维编织层,7-外护套,8-碳纤维,9-镀铜碳纤维,10-镀铜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轻型超耐劳编织屏蔽应答器软电缆,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由两根或四根绝缘单线绞合而成的缆芯1,以及缆芯1外侧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聚酯带层4、聚乙烯网纹带层5、镀铜碳纤维编织层6和外护套7;所述绝缘单线包括束绞铜导体3及其外侧的聚乙烯绝缘层5;所述束绞铜导体3由二十四根0.2mm的软圆细铜线绞合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制作电缆时,缆芯1外先绕包一层厚度为0.05mm的聚酯带4,再绕包一层厚度为0.25mm的聚乙烯网纹带5,然后编织镀铜碳纤维编织层6,之后在镀铜碳纤维编织层6外挤出厚度为1.8mm的外护套7。这样,加工简单易行,电缆紧实,强度高,耐疲劳性好,同时,电缆的外形圆整,尺寸合理,保证电缆的轻量化。
其中,所述镀铜碳纤维编织层6由若干股镀铜碳纤维9交错编织而成。由于碳纤维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再加上本电缆传输高频电流引起的集肤效应,因此本电缆的编织屏蔽层采用镀铜碳纤维不会影响电磁屏蔽性能。
如图2所示,所述镀铜碳纤维9包括碳纤维8及碳纤维8外侧通过化学镀、电镀或两者结合涂覆而成的铜镀层10。所述碳纤维8是一种电阻型吸波材料,由90%以上的碳元素组成,电阻率约为10-2~10-3Ω·cm,和纯铜接近甚至更优越,对电磁波有一定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可用于电磁屏蔽材料。另外碳纤维的抗拉强度在3500MPa以上,兼具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54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地式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
- 下一篇:富锌草莓脆片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