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扫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3930.7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88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H1/08 | 分类号: | E01H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8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扫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扫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能源问题的越发重视,在车辆领域,以传统内燃机为动力的车辆受到较大冲击,一场电动车革命正在展开,货用车辆及专用车辆的电动化也得到蓬勃发展。
现有的吸扫车的清水箱布置在驾驶室后面,即清水箱设在吸扫车的前部,由于清水箱的体积大,注满水后质量大,这使得第一车桥的载荷大,前轮胎的磨损严重,行车安全受到影响,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整车载荷分布合理的吸扫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扫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包括主车架和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安装在所述主车架的上方;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可翻转地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前部;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所述第二车桥位于所述第一车桥后方,所述第一车桥和所述第二车桥均与所述车架相连;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安装在所述车架上且邻近所述第一车桥;安装在所述车架上的上装系统,所述上装系统包括清水箱,所述清水箱设在所述车架的位于所述第一车桥和第二车桥之间的部分上且邻近所述第二车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扫车,车架的载荷分布均匀,第一车桥的寿命得以提升,可以降低第一车桥上的轮胎磨损,吸扫车的安全性更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吸扫车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动力电池设在所述驾驶室的下方或后方。
可选地,所述上装系统还包括:上装驱动系统、风机组件、污水箱和垃圾箱,所述污水箱和所述垃圾箱布置所述清水箱的后侧,所述上装驱动系统和所述风机组件布置在所述清水箱与所述动力电池之间。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上装驱动系统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且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上装驱动系统的左侧。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离心风机和风道,所述离心风机与所述上装驱动系统相连,所述离心风机与所述吸扫车的吸嘴之间通过所述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离心风机相连,且所述清水箱的上表面设有贯穿所述清水箱前后方向的凹槽,所述第一风道穿过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风道相连,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吸嘴相连。
可选地,所述上装驱动系统包括:副电机;传动机构,所述副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离心风机相连;和副电机控制器,所述副电机控制器与所述副电机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副电机、所述传动机构和所述副电机控制器均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副电机与所述副电机控制器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副电机和所述传动机构位于所述副电机控制器上方。
可选地,所述上装驱动系统还包括:副电机冷却系统,所述副电机冷却系统通过冷却水管与所述副电机和所述副电机控制器均相连,所述副电机冷却系统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副电机控制器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垃圾箱布置在所述污水箱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垃圾箱可翻转地设在所述污水箱上。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扫车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扫车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扫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吸扫车100,
车架110,主车架111,副车架112,支架113,
驾驶室120,
第一车桥131,第二车桥132,
动力电池140,
清水箱151,凹槽1511,污水箱152,垃圾箱153,
风机组件160,离心风机161,风道162,第一风道1621,
上装驱动系统170,副电机171,传动机构172,副电机控制器173,副电机冷却系统174,冷却水管175,
扫盘1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39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山区乱石河道河岸梯级生态护坡结构
- 下一篇:具有防撞机构的道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