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挺杆涡流视学联合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3497.7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6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范孟豹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士肯(厦门)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 | 分类号: | B07C5/34;B07C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涡流 联合 检测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零件的伤痕探测设备领域,尤其是汽车挺杆涡流视学联合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机械设备主要由机械零件构成,现在的机械设备广泛地应用于交通运输车辆、工农业生产中,机械零件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及其工作性能,机械在运转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零件的断裂会引发交通及生产事故,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而对于金属零件而言,其内部产生的缺陷无法由肉眼直接判断,当因内部缺陷而影响到外部时,此时设备往往已经不能使用,因此若能及早发现缺陷部位并进行处理,可大大节省维修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地保护人们的财产及人身安全。汽车发动机挺杆作为发动机重要零件之一,传统的检测采用振动与敲击,通过听声音的不同判断是否有裂纹或者硬度值不对,主要依靠工人的职业技巧,检测结果不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挺杆涡流视学联合检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汽车挺杆涡流视学联合检测设备,包括上料机构、拨料卡爪组、硬度检测工位、涡流检测工位、视学检测工位、出料分选机构、合格品出料输送带、不合格品倾斜输送通道、机架和控制系统;
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机架前端,上料机构包括上料皮带、整理导向板和推送气缸;整理导向板的前边与上料皮带的侧框成逐渐收敛的状态,整理导向板的一侧边与上料皮带的侧框成横向每次只能通过一个挺杆的狭窄通道;所述推送气缸设在狭窄通道的末端出料口处,推送气缸的推块向前推出时可将一个到位的挺杆推送到待检测工位;
所述硬度检测工位、涡流检测工位和视学检测工位依次等间距地设置在机架上方中部;所述拨料卡爪组上并列设置四个卡爪;相邻两个爪手之间的距离等于上述三个检测工位中的任意两个相邻工位之间的距离,等于待检测工位到硬度检测工位的距离,等于视学检测工位到出料分选机构的距离;
所述出料分选机构设置在视学检测工位的后方,合格品出料输送带及不合格品倾斜输送通道设在出料分选机构的后方(由出料分选机构将合格品及不合格品分别移送到合格品出料输送带和不合格品倾斜输送通道中);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整台设备中各部件的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整理导向板上设有拨料杆,拨料杆的一端铰接在整理导向板上;整理导向板上还铰接有一气缸,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在拨料杆上,使拨料杆的另一端位于整理导向板的一侧边与上料皮带的侧框形成的狭窄通道处。
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机构、拨料卡爪组、硬度检测工位、涡流检测工位、视学检测工位、出料分选机构等在机架上对称设置,使汽车挺杆涡流视学联合检测设备成为具有相同功能的独立工作的两个部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能对挺杆的多频电磁硬度值、涡流裂纹、外观尺寸及质量进行组合检测,检测过程全自动化,判断结果通过计算机快速计算,检测可靠,效率高;
2、系统的操作简单实用,网络、数据、USB等接口还可以使得远程接收报表变得轻而易举,数据可长期保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挺杆涡流视学联合检测设备去外壳后的俯视结构图;
图2是上料机构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布置俯视图;
图3是拨料卡爪组在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布置俯视图;
图4是汽车挺杆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挺杆涡流视学联合检测设备去外壳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挺杆涡流视学联合检测设备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汽车挺杆涡流视学联合检测设备,如图1~6所示,包括上料机构1、拨料卡爪组2、硬度检测工位3、涡流检测工位4、视学检测工位5、出料分选机构6、合格品出料输送带7、不合格品倾斜输送通道8、机架9和控制系统。
上料机构1设置在机架9前端,上料机构1包括上料皮带11、整理导向板12和推送气缸13。整理导向板12的前边与上料皮带11的侧框成逐渐收敛的状态,整理导向板12的一侧边与上料皮带11的侧框成横向每次只能通过一个挺杆的狭窄通道14。推送气缸13设在狭窄通道14的末端出料口处,推送气缸13的推块向前推出时可将一个到位的挺杆15推送到待检测工位10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士肯(厦门)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韦士肯(厦门)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34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涂表面缺陷检测机
- 下一篇:二氟乙酰氯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