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送带剪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3026.6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4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涵 |
主分类号: | B26D1/14 | 分类号: | B26D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带 剪断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带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送带剪断设备。
背景技术
带有钢丝绳芯的输送带强度大,可以满足多数高速、大运量的输送机使用场合,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常的一条输送带比较长,如果在加工厂里生产出一条成品带,则在运输时要卷成直径比较大的一卷,运输不太方便。往往是生产出多卷输送带,每一卷500~1000米,卷成一卷的直径不是太大,可以方便地运至使用现场,在现场一边往输送机上安装,一边做硫化接头,每两卷的首尾接在一起,最终连接成一个长的环形成品带,然后才可以使用。
在加工厂里的生产线往往是连续的,生产出足够一卷的长度需要把它剪断,最原始的办法是使用锯子锯,劳动强度非常大,工作效率非常低。
后来有人设计出剪床式的,包括一个动剪板和一个定剪板,动剪板和定剪板上各有一个有刀刃的楞边,两个楞边成5至10度的角度,动剪板上下运动,相对于定剪板做剪切运动,把输送带放在定剪板上,启动动剪板,则动剪板就能把输送带剪断。
这种剪床在使用时输送带受力不均,很容易沿着楞边移动,需要人工推住才能使用,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能自动切断输送带而不需要人工施力辅助的输送带剪断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输送带剪断设备,包括剪切组件、工作台、悬臂和直线导轨;
剪切组件包括滑座、剪切支架、电机-减速机的组合和剪切轮,剪切轮的轮缘上有双排切割齿,切割齿上有切割刀刃;电机-减速机的组合的底座、滑座分别与剪切支架固定联接;剪切轮与剪切支架组成转动副,电机-减速机的组合的输出轴与剪切轮的中心轴固定联接,电机-减速机的组合通电旋转时,其输出轴带动剪切轮旋转;
直线导轨与悬臂固定联接,直线导轨水平设置,悬臂与机架固定联接;滑座与直线导轨组成直线导轨副;
工作台上有切割槽,切割槽的槽沿是锋利的楞边;切割槽的方向平行于直线导轨的方向;
切割齿和切割槽配合。
切割齿的制造材质是GW30硬质合金。
以上所述的剪切轮宽度在50至100毫米之间。
使用过程:
1.把待切割的输送带平铺在工作台上;
2.启动电机-减速机的组合,则剪切轮开始运转;
3.人工推动剪切组件,剪切组件沿直线导轨平移,直到切割齿切到输送带为止,不必再推动剪切组件;
4.随着剪切轮运转,切割齿交替切入并切断输送带,并且剪切组件自动朝未切割部位移动;
5.直到剪切轮把输送带裁切完,输送带被剪断,剩下一块宽度等于剪切轮宽度C的边角料,边角料废弃不用;双排切割齿切割虽然需要废弃掉一块材料,但是切割的边缘比较整齐,不容易跑斜,能收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切割边平直整齐,不需要人工推动,自动进给,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A向视图;
图3是图1中B向视图;
图4是剪切组件1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剪切组件;11.滑座;12.剪切支架;13.电机-减速机的组合;14.剪切轮;141.切割齿;2.工作台;21.切割槽;3.输送带;4.悬臂;5.直线导轨;C.剪切轮宽度,也是切割槽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
一种输送带剪断设备,包括剪切组件1、工作台2、悬臂4和直线导轨5;
剪切组件1包括滑座11、剪切支架12、电机-减速机的组合13和剪切轮14,剪切轮14的轮缘上有双排切割齿141,切割齿141上有切割刀刃;电机-减速机的组合13的底座、滑座11分别与剪切支架12固定联接;剪切轮14与剪切支架12组成转动副,电机-减速机的组合13的输出轴与剪切轮14的中心轴固定联接,电机-减速机的组合13通电旋转时,其输出轴带动剪切轮14旋转;
直线导轨5与悬臂4固定联接,直线导轨5水平设置,悬臂4与机架固定联接;滑座11与直线导轨5组成直线导轨副;
工作台2上有切割槽21,切割槽21的槽沿是锋利的楞边;切割槽21的方向平行于直线导轨5的方向;
切割齿141和切割槽21配合。
切割齿141的制造材质是GW30硬质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涵,未经陈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30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