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卸荷阀块、开闭芯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2489.0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5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谢朝阳;沈勇;任大明;张安民;马鹏鹏;赵梅;王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6 | 分类号: | F15B13/06;F15B11/17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颜镝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卸荷阀块 开闭 液压 系统 工程机械 | ||
1.一种卸荷阀块,其特征在于,用于设置在液压系统的供油油路和回油油路之间,包括:第一阀体、卸荷阀(22)和外控的工作模式切换通断阀(19),所述卸荷阀(22)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阀体的进油口(P5)和回油口(T5)连通,所述卸荷阀(22)的控制油口与所述回油口(T5)之间通过所述工作模式切换通断阀(19)接通或关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荷阀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荷阀(22)为插装阀,所述插装阀上设有第一进油口(22A)、第一出油口(22B)和第一控制油口(22C),所述第一进油口(22A)和所述第一出油口(22B)分别与所述第一阀体的进油口(P5)和回油口(T5)连通,所述第一控制油口(22C)与所述第一阀体的进油口(P5)连通的油路上设有第一节流孔(23),所述工作模式切换通断阀(19)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油口(22C)与所述第一阀体的回油口(T5)之间的油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荷阀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溢流阀(25),所述溢流阀(25)设置在所述第一节流孔(23)与所述第一阀体的回油口(T5)之间的油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荷阀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上设有负载反馈油口(P6),所述负载反馈油口(P6)与所述溢流阀(25)的无弹簧侧的控制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卸荷阀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的回油口(T5)与所述溢流阀(25)的弹簧侧的控制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卸荷阀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的进油口(P5)与所述插装阀的第一进油口(22A)之间通过并联设置的可变节流孔(20)和第一单向阀(2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卸荷阀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插装阀的第一控制油口(22C)处的第二节流孔(27)。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卸荷阀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的进油口(P5)与负载反馈油口(P6)之间的油路上的第二单向阀(24),所述第一阀体的进油口(P5)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24)与所述负载反馈油口(P6)单向连通。
9.一种开闭芯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量泵系统、变量泵系统、至少一个第一执行元件、至少一个第二执行元件、开闭芯控制阀块(9)和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卸荷阀块(17),
所述定量泵系统为所述第一执行元件供油,所述卸荷阀块(17)设置在所述定量泵系统中的供油油路与回油油路之间;
所述开闭芯控制阀块(9)设置在所述定量泵系统和所述变量泵系统的供油油路之间的油路上,能够根据所述第一执行元件的负载压力(P3)实现开闭,以使所述变量泵系统同时为所述第一执行元件和第二执行元件供油或者单独为所述第二执行元件供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闭芯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作模式切换开关(26),所述工作模式切换通断阀(19)为电磁开关阀,所述电磁开关阀的控制端与所述工作模式切换开关(26)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闭芯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泵系统的回油油路上设有散热器(16)和回油滤清器(15),所述卸荷阀块(17)的回油口(T5)连接在所述散热器(16)与所述回油滤清器(15)之间的油路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闭芯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芯控制阀块(9)为液控比例控制阀,所述开闭芯控制阀块(9)的开口大小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执行元件的负载压力(P3)进行调整。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闭芯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作模式切换通断阀(19)能够在所述第一执行元件运动至自身行程末端的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卸荷阀(22)主动卸荷。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闭芯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先导油源块(10),所述先导油源块(10)设置在所述变量泵系统中的供油油路上,能够分别为所述第一执行元件和所述第二执行元件的动作提供控制油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248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型感应油缸结构
- 下一篇:确定物品位置的方法、电子地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