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压自动切换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1814.1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4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肖勇;刘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奋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张鹏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 自动 切换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压切换电路,特别涉及一种电压自动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双压工作电路大都采用机械开关来进行电压切换的。采用机械开关的方式来切换电压,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使用起来也十分的麻烦,如果使用者疏忽大意,忘记把机械开关拨到合适的电压位置,这样就会引起工作电路的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机械开关切换电压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自动切换电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电压自动切换电路,包括接电单元和负载单元,所述接电单元外接电力网络,所述电压自动切换电路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负载单元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接电单元,所述负载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负载单元包括可控硅和马达,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检测的接电单元的电压自动切换可控硅控制所述负载单元的马达的工作。
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主控芯片、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管ZD1、电解电容CE、电阻R6、电容C3、电容C4、电阻R7,
所述主控芯片包括电源端VSS、电源端VDD、接口端PA0、接口端PA1,
所述控制单元通过电阻R3、电阻R4以及电阻R5的一端电性连接接电单元;
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电性连接接口端PA0和电容C3,电容C3的另一端则直接接地;
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电性连接接口端PA1、电容C4以及电阻R7,电容C4和电阻R7的另一端也直接接地;
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电性连接电解电容CE的阳极以及电阻R6,电解电容CE的阴极以及电阻R6的另一端也直接接地,稳压管ZD1的负极电性连接于电容C2与二极管D1的连接处,其正极则直接与地相连;
电源端VSS也与地相连,电源端VDD经过电解电容CE后也与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控芯片为HT46R01C芯片。
优选地,所述接电单元包括火线接口ACL、保险丝F1、压敏电阻RV、电容C1、电阻R1以及零线接口ACN,
所述接电单元通过火线接口ACL、零线接口ACN与外部电力网络电性连接;
保险丝F1一端与火线接口ACL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压敏电阻RV电性连接,压敏电阻RV的另一则直接与零线接口ACN电性连接;
电容C1并联接在压敏电阻RV的两端;电阻R1一端也与保险丝F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另一端与零线接口ACN电性连接,
控制单元的电阻R3、电阻R4以及电阻R5的一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接电单元的电阻R1与保险丝F1的连接处。
优选地,所述负载单元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发热丝RL1、发热丝RL2、发热丝RL3、发热丝RL4、发热丝RL5、发热丝RL6、可控硅Q1、可控硅Q2、可控硅Q3、可控硅Q4以及马达M;
电阻R8一端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可控硅Q1的控制极电性连接,可控硅Q1的第二电极连接零线接口ACN,可控硅Q1的第一电极分别与发热丝RL3、发热丝RL4电性连接,发热丝RL3的另一端连接发热丝RL1,发热丝RL1另一端与连接于电阻R1与保险丝F1连接处的马达MD的一端电性连接,发热丝RL4的另一端则分别电性连接发热丝RL2,发热丝RL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于发热丝RL1与马达MD连接处;
电阻R9一端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可控硅Q2的控制极电性连接,可控硅Q2的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于发热丝RL4和发热丝RL2的连接处,可控硅Q1的第二电极连接零线接口ACN;
电阻R10一端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可控硅Q3的控制极电性连接,可控硅Q1的第二电极连接零线接口ACN,可控硅Q3的第一电极电性连接发热丝RL6,发热丝RL6的另一端连接发热丝RL5,发热丝RL5的另一端连接马达MD的另一端;
电阻R11一端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可控硅Q4的控制极电性连接,可控硅Q4的第二电极连接零线接口ACN,可控硅Q4的第一电极电性连接于发热丝RL6和发热丝RL5的电性连接处,发热丝RL5的另一端连接马达MD的另一端。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奋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奋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18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调节炎症的氨酰tRNA合成酶
- 下一篇:右兰索拉唑的口服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