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拆式管壳复合保温保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0867.1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2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翊羽;张晨;刘锐;张嫄;吴凯;郭文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翊羽 |
主分类号: | F16L59/02 | 分类号: | F16L59/02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陈可鑫 |
地址: | 163714 黑龙江省大庆***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拆式 管壳 复合 保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一种保温装置,具体说是一种可拆式管壳复合保温保冷装置。
背景技术
绝热包括保温和保冷。绝热是减少设备、管道本体内的热量向外传递或外部热量传入设备、管道本体内而采取的一种工艺措施。设备、管道保温保冷广泛用于液体、气体的输送管网,在保温保冷输送设备、管道上,其保温保冷,特别是高温低温设备、管道保温保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该环节上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该设备、管道能否正常投入使用。
目前,在工业设备、管道保温保冷材料选择上,通常使用岩棉、聚氨酯管壳保温保冷,但一般聚氨酯管壳是由一定长度的两个半管壳组成,所形成的管壳内表面与设备或输送管道是面接触,散热面积大,保温保冷效果不好,而要达到一定的保温保冷效果,就必须增加管壳的厚度,这不仅给施工带来不便,也增加了施工成本。并且相邻聚氨酯管壳间连接处不够密封,严重影响设备、管道保温保冷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岩棉、聚氨酯管壳内表面与设备、输送管道面接触散热面积大且相邻岩棉、聚氨酯管壳间连接处不够密封导致保温保冷效果不好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拆式管壳复合保温保冷装置,该可拆式管壳复合保温保冷装置,能够减少保温保冷管壳内表面与设备、输送管道的接触面积,加强相邻保温保冷管壳间连接处的密封,保温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达到:该可拆式设备管壳复合保温保冷装置,包括设备、管道,外壳体,所述管道外部依次涂刷有保温保冷层及裹覆层、密闭层;所述密闭层外部套置有外壳体,密闭层与外壳体间为保温保冷腔,在保温保冷腔内固定有若干半圆形加强支撑环;所述外壳体包括上部管壳及下部管壳,所述上部管壳及下部管壳间通过方形坡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上述背景技术相比较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可拆式管壳复合保温保冷装置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加强支撑环为半圆形,减少保温保冷管壳内表面与设备、输送管道的接触面积;所述密闭层与设备、输送管道外壳体间中间层为多个保温腔或保冷腔,使空气在腔体内相对静止,降低能量传递;所述上部管壳及下部管壳通过方形坡口连接,所述相邻外壳体间通过密封接头连接,密封接头一侧用耐高温或耐低温的胶密封,另一侧为改性塑料焊接密封,加强了相邻保温保冷管壳间连接处的密封,保温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管道保温保冷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道,2-保温保冷涂层,3-裹覆层,4-密闭层,5-保温保冷腔,6-下部管壳,7-上部管壳,8-加强支撑环,9-密封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图2所示,该可拆式管壳复合保温保冷装置包括设备、输送管道1,外壳体,所述管道1外部依次涂刷有保温保冷涂层2、裹覆层3、密闭层4,所述密闭层4外部套置有外壳体,密闭层4与外壳体间为保温保冷腔5,在保温保冷腔5内固定有若干半圆形加强支撑环8,所述相邻两个加强支撑环8间距为25cm;所述外壳体包括上部管壳7及下部管壳6,所述上部管壳7及下部管壳6间通过方形坡口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相邻外壳体间通过密封接头9连接,密封接头9一侧用耐高温或耐低温的胶密封,另一侧为改性塑料焊接密封;所述裹覆层3为高分子复合纤维材料。
该可拆式管壳复合保温保冷装置,所述保温保冷腔使空气在腔体内相对静止,降低能量传递,在其中加强支撑环为半圆形,减少保温管壳内表面与设备、输送管道的接触面积;所述上部管壳及下部管壳通过方形坡口连接,所述相邻外壳体间通过密封接头连接,密封接头一侧用耐高温或耐低温的胶密封,另一侧为改性塑料焊接密封,加强了相邻保温保冷管壳间连接处的密封,使设备、输送管道的保温保冷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翊羽,未经王翊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08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