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纵梁上安装支架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0683.5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0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均;张治;徐艳斌;王远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9 | 分类号: | B62D21/09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前纵梁上 安装 支架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安装支架组件,具体是一种汽车前纵梁上安装支架组件。
背景技术
如图2所示,位于汽车前端机舱内的前纵梁,是由纵梁下板1和纵梁上盖板2组成的一个封闭腔体构件。该前纵梁作为汽车车身的骨架梁中的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着整车的碰撞安全性和行驶舒适性,而在机舱中还可以通过在该前纵梁上焊接一些安装支架3为电器、底盘等部件提供安装固定,如电池、水壶等。
现有的汽车设计中,为了加强安装支架3的使用结构强度,前纵梁上的安装支架3一般做成与纵梁下板1三面焊接的U形带翻边结构,如图1、3所示,这种结构设计能最大的发挥零件的结构强度,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一些安装部件重量过大、安装悬臂过长的情形,该安装支架3就不能满足要求,会造成安装支架3变形甚至断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前纵梁上安装支架组件,其结构简单,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支架本身的结构强度,可以满足安装部件重量大、安装悬臂长等特殊的安装条件,且工艺可行,功能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前纵梁上安装支架组件,其包括有与汽车前纵梁侧边相固连的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具有一顶部,该顶部两侧向下翻边形成U形结构,且该顶部、两侧向下翻边的一端部对应向下、向外侧翻折成三个面形成支架安装部,该支架安装部与汽车前纵梁侧边相贴固连,同时还包括有固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安装上支架,该安装上支架呈向下开口的盒形结构,其具有顶部,该顶部一端向下翻边形成所述盒形结构的端面,该端面的两端分别翻折形成两侧立面,该两侧立面与所述安装上支架顶部两侧向下的翻边固连形成所述盒形结构的两侧边,所述盒形结构的端面与两侧立面下端均水平翻边形成三个面,该三个面共同形成上支架安装部,该上支架安装部与所述汽车前纵梁水平顶部相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上支架的顶部与安装支架的顶部相叠置,该两顶部之间具有焊点定位,且在该两顶部上设有螺栓通孔并通过螺栓紧固定位。
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支架顶部焊接有与所述螺栓通孔相对应且同中心轴的螺母,该螺母处于所述安装支架的U形结构内。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上支架顶部两侧向下的翻边为一阶梯形结构,该阶梯形结构的宽边与所述两侧立面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盒形结构的端面、两侧立面均水平向外翻边形成上支架安装部的三个面,且该上支架安装部焊接于所述汽车前纵梁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前纵梁包括由纵梁下板和纵梁上盖板组成的封闭腔结构,该纵梁下板呈U形槽结构,所述纵梁上盖板处于所述纵梁下板的中上部,所述上支架安装部固定于该纵梁上盖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支架两侧向下所形成的翻边均呈三角形结构,该三角形结构的竖边分别向外翻折形成支架安装部的两个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新增安装上支架与汽车前纵梁水平顶部的三面翻边焊接,辅助传统安装支架对汽车前纵梁侧边的三面翻边焊接,两者相结合构成一牢靠安装支架组件,大大提升了安装支架组件的使用结构强度,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工艺可行且不影响原来的焊接工艺流程,且CAE分析其结构强度可有效满足安装部件重量大、安装悬臂长等特殊的安装条件,功能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前纵梁上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安装支架在前纵梁总成上的焊接示意图;
图3为现有安装支架在前纵梁总成上沿A-A线的断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上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上支架沿B-B线的断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组件在前纵梁总成上的焊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组件在前纵梁总成上沿C-C线的断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组件在前纵梁总成上沿D-D线的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纵梁下板;2-纵梁上盖板;3-安装支架;4-安装上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06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量装置以及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 下一篇:贯通型层叠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