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定向管焊接的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50419.1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32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王海军;陈俊杰;谭宝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宏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襄阳科睿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江山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老河口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37/0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05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定向 焊接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定向管焊接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定向管在生产过程中,需在定向管外圆上焊装法兰、C形环等零件。目前定向管与法兰、C形环等零件的焊接大都是采用人工焊接的方式,采用人工焊接的方式劳动强度大,并且由于定向管的重量较重,不能够方便地与法兰进行定位,焊接人员手持焊枪沿定向管与法兰、C形环等零件之间的焊缝移动,由于手动移动难免有偏差,焊接质量难以保证,且焊接效率低。虽然现在有一些半自动或者自动焊接设备,如多轴焊接机器人等,无法单纯只通过焊接机器人实现焊接,需要其他具有夹持功能的机器人相配合,结构复杂,成本高。因此研究一种定向管焊接的支撑机构专为定向管外圆焊接对于提升加工效率、提高装配质量是极其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定向管焊接的支撑装置,它能够方便、快速将法兰、C形环等零件焊接在定向管上,提高焊接精度,降低工件焊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定向管焊接的支撑装置,包括床身,所述床身上设置直线滑轨,所述床身前端设置车头,所述车头上设置前支撑架、以及用于驱动前支撑架转动的电机,所述床身末端设置可沿直线滑轨移动的后支撑架,所述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之间设置用于带动工件转动的芯轴。
所述前支撑架包括卡盘,所述卡盘上均匀设置多个可沿卡盘径向运动的卡爪,所述车头内设置主轴,所述卡盘安装在主轴上,所述电机通过主轴带动卡盘转动。
所述卡爪内侧设置绝缘块。
所述卡爪为三个。
所述后支撑架包括滑动设置在直线滑轨上的滑动底板,所述滑动底板上竖直设置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设置可上下滑动的滑动侧板,所述滑动侧板上设置横向滑槽,所述横向滑槽内设置滑块,所述滑块上设置两个平行的导轮和位于导轮上方的碳刷,所述导轮和碳刷均分别通过支撑杆与滑块连接,所述导轮与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碳刷与支撑杆铰接。
所述固定板顶部设置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设置螺孔,所述螺孔内安装螺纹把手,所述螺纹把手与滑动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碳刷包括碳刷盒体和碳刷头,所述碳刷盒体内设置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碳刷盒体连接,另一端与碳刷头连接。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工件安装在芯轴上,电机驱动前支撑架转动,带动安装在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之间的芯轴转动,芯轴带动工件转动,焊接时焊机不动,工件旋转,使得提高焊接质量;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与智能化焊接生产线当中,实现焊接过程的全自动化,降低了焊接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劳动条件,以及提高了产品质量。
2、卡爪内侧设置绝缘块避免焊机工作时导电。
3、卡爪为三个,三个卡爪向主轴方向夹紧,使得工件定位更加稳固。
4、后支撑架上采用导轮作支撑,减小工件旋转时的磨损,并且采用碳刷配合使用,碳刷用导线接地,使得焊机用大地形成通路,便于焊接。
5、后支撑架可以沿直线滑轨滑动,可满足不同长度的工件使用;并且,后支撑架上的滑动侧板可以上下移动,滑动侧板内的滑块也可以前后移动,使工件可进行微调。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支撑架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支撑架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碳刷剖视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床身;2、直线滑轨;3、车头;4、芯轴;5、电机;6、卡盘;7、卡爪;8、绝缘块;9、滑动底板;10、固定板;11、滑动侧板;12、横向滑槽;13、滑块;14、导轮;15、碳刷;151、碳刷盒体;152、碳刷头;153、弹簧;16、固定块;17、螺纹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宏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襄阳科睿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江山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老河口分公司,未经湖北文理学院;襄阳宏毅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襄阳科睿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江山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老河口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504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件加工平台
- 下一篇:多车型插拔平台的抓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