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服药提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9713.0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2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海;范月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超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7/04 | 分类号: | A61J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药 提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服药提醒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患慢性病的几率也越来越大,常常需要服药进行治疗。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资料显示,慢性病已成为全球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国,每年以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为首的慢性病,致死人数已经占据了所有死亡人数的85%,且慢性病在我国疾病医疗支出中所占比例超过70%,在这类人群中,约有一半以上的慢病人群无法做到按规定时间服药,导致治疗周期延长及费用增加。特别对于一些老年人或工作繁忙的人来说,常常会忘记服药或不能按时服药。尤其是很多用户需要服用的药物不止一种,且各种药物的服药时间、数量、疗程长短均不相同,用户通常需要自行记忆,因此难免出现错服、漏服的情况,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药物的治疗和康复效果,甚至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
如何让病人按规定时间服药已成为全球医学领域的重要难题,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具有服药提醒功能的产品,包括智能药盒、手表等,这些产品通常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指示灯显示不清楚,显示灯灯光亮度不足,在强光干扰的情况下,发光显示效果减弱等,容易影响用户的使用,因此不能够准确提醒用户按规定时间服药,甚至耽误服药,无法保证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服药提醒装置,包括上壳、下壳和腕带,腕带设置在下壳的两端,上壳与下壳之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板和电池,控制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指示灯,上壳包括可透光的镜片以及与镜片紧密贴合的并具有第一通光孔的遮光片,第一指示灯与第一通光孔对齐。
可选的,该遮光片为附着在所述镜片上的深色涂层。
其中,第一指示灯与第一通光孔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导光柱,第一导光柱的上表面形状与第一通光孔形状一致,且其面积等于或略大于第一通光孔的面积。
其中,第一导光柱上表面通过第一通光孔与镜片贴合,其下表面与第一指示灯贴合。
其中,还包括第二指示灯、第二通光孔与第二导光柱。
其中,第一导光柱与第二导光柱之间设置有遮光体。
具体地,遮光体的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二导光柱的高度。
其中,还包括第三指示灯、第三通光孔与第三导光柱,第一、二、三导光柱两两之间设置有遮光体。
其中,遮光体材料为泡棉。
其中,第一指示灯为多色指示灯。
其中,第一通光孔为圆形,其半径大于或等于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服药提醒装置,通过指示灯的设置,增强显示灯光亮度,能够方便对用户进行提醒,即使在强光干扰的情况下,发光显示效果也不会减弱,方便用户使用,能够准确提醒用户按规定时间服药。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服药提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服药提醒装置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服药提醒装置,包括上壳1、下壳2和腕带3,腕带3设置在下壳2的两端,上壳1与下壳2之间形成容纳腔,容纳腔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板4和电池5,控制电路板4上设置有第一指示灯6,上壳1包括可透光的镜片11以及与镜片紧密贴合的并具有第一通光孔61的遮光片12,第一指示灯6与第一通光孔61对齐。
本实用新型的服药提醒装置,指示灯与通光孔对齐,使指示灯发出的灯光通过通光孔后到达镜片,从而使灯光聚拢,并且屏蔽掉多余灯光,使灯光呈现出与通光孔相同的形状,并且增强显示灯光亮度,能够方便对用户进行提醒,即使在强光干扰的情况下,发光显示效果也不会减弱,方便用户使用,能够准确提醒用户按规定时间服药。
在实际中,遮光片12选用塑料制成的片状结构,这样的片状结构便于组装。可选的,遮光片12可以为附着在所述镜片上的深色涂层,涂层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
在实际中,可选的,腕带3与下壳2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第一指示灯6与所述第一通光孔6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导光柱62,第一导光柱62的上表面形状与第一通光孔61的形状一致,且其面积等于或略大于第一通光孔61的面积。第一导光柱62的上表面通过第一通光孔61与镜片11贴合,其下表面与第一指示灯6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超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超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9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