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UC3842的反激式小型电焊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48261.4 | 申请日: | 2015-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78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清;凌六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uc3842 反激式 小型 电焊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焊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UC3842的反激式小型电焊机。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中,电焊机是不可或缺的工艺设备。电焊机在机械生产及工业领域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工业缝纫机的美称。在工业生产中,电焊机输出的稳定性是必要的,因为焊接技术是一种精确、可靠、永久性的金属加工方法,电焊机的核心部分是电源,它的质量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焊接的质量、可靠性和工作效率,有时甚至关系工程安全问题。市场上的电焊机输出是不稳定的,在需要的电流大小情况下,不能稳定下来,往往会出现过流、欠流和过压、欠压的情况,导致焊接口出现质量问题。
针对以上所述情况,本文设计了一种自动调节输出的电焊机系统,当输出出现偏差或异常时,自动调节输出使其在稳定状态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UC3842的反激式小型电焊机,使输出稳定化,从而提高焊接的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UC3842的反激式小型电焊机,包括主电路和控制两部分,主电路部分包括整流模块、滤波模块、高频变压器模块、整流模块、滤波模块。控制部分包括UC3842主控制器,所述UC3842主控制器上连接模块包括PWM模块、电流反馈模块、电压反馈模块、执行模块,所述PWM模块与UC3842主控制器和执行模块连接;所述电流反馈模块与UC3842主控制器和变压器初级侧连接;所述电压反馈模块与线性耦合和电焊机输出端连接;所述执行模块与PWM模块和变压器初级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采用UC3842控制芯片的高控制性能,保证了整个装置的稳定运行。采用的电流反馈模块、电压反馈模块和PWM模块,在电焊机的工作过程中能发挥良好的作用,使其输出的电能比较稳定,若出现异常时,系统会自动调节,使输出的大小的趋向稳定,
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确保焊接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反激式电焊机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UC3842的反激式小型电焊机包括主电路和控制两部分,主电路部分包括整流模块、滤波模块、高频变压器模块、整流模块、滤波模块。控制部分包括UC3842主控制器,所述UC3842主控制器上连接模块包括PWM模块、电流反馈模块、电压反馈模块、执行模块,所述PWM模块与UC3842主控制器和执行模块连接;所述电流反馈模块与UC3842主控制器和变压器初级侧连接;所述电压反馈模块与线性耦合和电焊机输出端连接;所述执行模块与PWM模块和变压器初级侧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简图,所述电流反馈就是使输出的电流在设定的范围内,输出电流突然发生变化时且偏离设定值时,电路中高频变压器的初级侧中的电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就会导致流经R19的有相应的变化,从而C14上的电压就会变化,这时UC3842引脚3上的电压会发生变化,使引脚6输出的占空比发生变化,让输出的电流和电压趋向稳定,其中电流突然变化比较大时,引脚3上的电压大于一定电压时UC3842停止工作,保护电焊机和人身安全;所述电压反馈就是通过电压监视器使电焊机输出的电压在一定的范围内,当输出过压或者欠压时,也就是不在电压监视器的范围时,PC817线性光耦就停止工作,确保焊机和人身安全,其中电压监视器是由两个TL431组成的,电压范围是:
下限=(1+R7/R10)Vref
上限=(1+R8/R11)Vref
当电压小于电压监视器下限设置值就不启动,超过电压监视器上限设置值就不会工作,从而保证了电焊机无论是焊接启动、工作、还是空载时,电焊机输出的电压值就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其中PC817线性光耦,电气隔离作用,也就是增加安全性,减小电路干扰,减化电路设计。电压反馈中,由于电压监视器和PC817线性光耦的作用,确保了电焊机输出的相对稳定和电焊机的自身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82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控切割机割炬回转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机器人自动焊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