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舒适型面料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47033.5 | 申请日: | 2015-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8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 发明(设计)人: | 方国健;潘伟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南浔金吉宝纺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3D11/00 | 分类号: | D03D11/00;D03D15/00;D03D13/00;D03D9/00;A41D3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 地址: | 31300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舒适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领域,特别是一种舒适型面料。
背景技术
面料作为服装制作的主要材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颜色、外观,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服装的风格、手感、款式和造型,而一些服装面料具有功能特性的且穿着舒适的通常也会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服装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服装面料普遍是通过纯棉线为纱线,且以经线和纬线的结构纺织而成,这种面料主要存在着容易起皱、透气性差、穿着不舒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舒适型面料。本实用新型具有不易起皱、高透气性和穿着凉快舒适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舒适型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丝棉线以经线和纬线的结构纺织而成的里层面料层和设置在里层面料层上的涤纶面料层,所述里层面料层的经线为70-75根/cm,纬线为95-99根/cm;所述的丝棉线由一股丝线和两股棉线呈螺旋状交捻而成;所述的丝线由四股真丝呈螺旋状交捻而成,所述的真丝为30D的真丝;所述涤纶面料层上设有横凸条和纵凸条,横凸条和纵凸条交叉处设有贯穿涤纶面料层的透气孔。
前述的舒适型面料中,所述横凸条和纵凸条不等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丝棉线构成里层面料层,丝棉线由一股丝线与两股棉线交捻而成,丝线由四股真丝交捻而成,同时限定了真丝的尺寸,采用这样的复合结构,可以很好地将棉线、真丝两种不同类型的线种交捻在一起,并且用该交捻得到的纱线纺织而成的面料兼具丝线、棉线的特点,使其具有柔软性好、抗皱性强、透气性好、凉快舒适的优点;同时又对涤纶面料层上进行横凸条和纵凸条设置,并且通过通风孔进行透气,不仅穿着舒适,而且还具有立体感,增强视觉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实验得到:传热系数为2.225W/m2·℃,保温率达到了80.2%,同时透气率也有280.55×10-3m/S。本实用新型具有不易起皱、高透气性和穿着凉快舒适的特点。本实用新型还采用横凸条和纵凸条不等高,更具有层次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丝绵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里层面料层,2-涤纶面料层,3-横凸条,4-纵凸条,5-透气孔,6-棉线,7-丝线,8-真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舒适型面料,构成如图1和2所示,包括由丝棉线以经线和纬线的结构纺织而成的里层面料层1和设置在里层面料层1上的涤纶面料层2,所述里层面料层1的经线为70-75根/cm,纬线为95-99根/cm;所述的丝棉线由一股丝线7和两股棉线6呈螺旋状交捻而成;所述的丝线7由四股真丝8呈螺旋状交捻而成,所述的真丝8为30D的真丝;所述涤纶面料层2上设有横凸条3和纵凸条4,横凸条3和纵凸条4交叉处设有贯穿涤纶面料层2的透气孔5。
所述横凸条3和纵凸条4不等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丝棉线构成里层面料层,丝棉线由一股丝线与两股棉线交捻而成,丝线由四股真丝交捻而成,同时限定了真丝的尺寸,采用这样的复合结构,可以很好地将棉线、真丝两种不同类型的线种交捻在一起,并且用该交捻得到的纱线纺织而成的面料兼具丝线、棉线的特点,使其具有柔软性好、抗皱性强、透气性好、凉快舒适的优点;同时又对涤纶面料层上进行横凸条和纵凸条设置,并且通过通风孔进行透气,不仅穿着舒适,而且还具有立体感,增强视觉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实验得到:传热系数为2.225W/m2·℃,保温率达到了80.2%,同时透气率也有280.55×10-3m/S。本实用新型具有不易起皱、高透气性和穿着凉快舒适的特点。本实用新型还采用横凸条和纵凸条不等高,更具有层次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南浔金吉宝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南浔金吉宝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70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