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级进式抛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6399.0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3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仕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英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9/00 | 分类号: | B24C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马广旭 |
地址: | 2241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级进式 抛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丸机,具体涉及一种级进式抛丸机。
背景技术
辊道式抛丸机主要用于建筑等行业。用于大型工字型钢、H型钢尺寸较高的钢结构件消除应力及表面除锈清理。清理过程中由电气控制的可调速输送辊道将钢结构件或钢材送进清理机室体内抛射区,其周身各面受到来自不同坐标方位的强力密集弹丸打击与磨擦,使之其上的氧化皮、锈层及其污物迅速脱落,钢材表面就获得一定的光洁表面,与硬度,提高了漆膜与钢材的附着力,改善钢材的内在质量,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在清理室外两边进出口辊道装卸工件。落入钢材上面的弹丸与锈尘经吹扫装置吹扫,撒落下来的丸尘混合物由回收螺旋输送到室体漏斗、纵横向螺旋输送机汇集于提升机下部,再提升到机器上部的分离器里,分离后的纯净弹丸落入分离器料斗中内,供抛丸机循环使用。抛丸清理中产生尘埃,由抽风管送向除尘系统,净化处理后的净气排放到大气中,颗粒状尘埃被捕捉收集到除尘装置中,排放出到大气中的是干净无污染的空气。但现有的抛丸机不具有水平移动微调功能,且对待处理的物件不方便移动微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抛丸机可以对载物板上的物件进行抛丸处理;可以控制调节管沿着导向管实现水平移动微调,从而方便对物件进行水平移动控制,加工处理更加方便的级进式抛丸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级进式抛丸机,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抛丸机,底板上设有底座,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的形状大小相同,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均为万向轮;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设置在底板上;底座上设有导向管,导向管为管状结构,导向管呈水平布置,导向管内套装有调节管,调节管的一端为自由端,调节管的另一端设有载物板,载物板设置在抛丸机内;底板上设有第一限位销与第二限位销,第一限位销与第二限位销设置在抛丸机的两侧;第一限位销与底板通过螺纹连接,第二限位销与底板通过螺纹连接;导向管的顶部设有开槽,导向管的顶部设有连杆,连杆为弧形形状,连杆的两端设置在开槽的两侧,连杆设有旋转轮,旋转轮通过连接轴与连杆连接,旋转轮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调节管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旋转轮的边缘位置穿过开槽并与调节管接触,旋转轮与调节管通过螺纹连接;旋转轮设有摇臂,摇臂设有摇柄。
进一步地,所述载物板的侧壁设有载物片,载物片为弧面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管的后端设有连接头,连接头连接有加长管。
进一步地,所述加长管的后端上设有第一限位条。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后侧设有第二限位条。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可以将处理的物件放置在载物板上,通过抛丸机可以对载物板上的物件进行抛丸处理;底座通过第一移动轮与第二移动轮可以沿着底板上实现滑动,从而方便对载物板上的物件进行水平移动控制,旋转轮的旋转可以控制调节管沿着导向管实现水平移动微调,从而方便对物件进行水平移动控制,加工处理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底板11、抛丸机12、底座13、第一移动轮14、第二移动轮15、导向管16、调节管17、载物板18、载物片19、第一限位销20、第二限位销21、连接头22、加长管23、第一限位条24、第二限位条25、开槽26、连杆27、旋转轮28、连接轴29、摇臂30、摇柄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英达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英达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63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