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二衬与电缆槽内侧墙一体化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6291.1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7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吴传贤;谢华;尹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02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电缆 内侧 一体化 施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隧道中集二次衬砌与电缆槽内侧墙施工于一体的施工结构,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中,二次衬砌与电缆槽制作是隧道初期支护后的两个关键阶段。目前,国内公路隧道二次衬砌与电缆槽内侧墙基本上采取分步施工,而电缆槽内侧墙一直采用简易小木模或钢模浇筑,容易出现沟槽棱角线条不顺直、混凝土外露面表面粗糙、接缝密集、错台多等问题,虽工程量不大,但严重影响了隧道的施工质量。同时单独施工电缆槽内侧墙需要投入大量模板和其他材料及人工的使用,间接性增加施工成本,经济指标无法达到,并且工序繁多,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分步施工中遇到的众多问题,本实用新型将隧道二衬与电缆槽内墙一次性整体浇筑,使之既降低了成本,又有助于技术进步,同时进一步提升了隧道支护的整体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隧道二衬与电缆槽内侧墙一体化施工结构,该结构包括成型模板1、槽钢2、方木4、液压臂5、旋转扣件6,顶部模板3为成型模板1顶部内模,侧部模板7为成型模板1侧部内模;成型模板1为隧道二衬与电缆槽8的共同成型模板;旋转扣件6分为顶部模板3的顶部扣件和侧部模板7的侧部扣件;槽钢2沿成型模板1的周向均匀布置;成型模板1的底部设有方木4;液压臂5与旋转扣件6的侧部扣件连接,旋转扣件6的顶部扣件与隧道二衬的模板连接;所述顶部模板3处设有1%-3%的横向坡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隧道二衬与电缆槽内侧墙设计为一体化成型结构,整个结构施工步骤简单、线性易控制、外形美观、提升工程质量。通过在顶部模板设有横坡可有效提升模板的脱模效率,同时能减少施工步骤,缩短工效,加快施工进度,增加结构的整体性,降低施工成本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结构的正视图。
图中:1、成型模板,2、槽钢,3、顶部模板,4、方木,5、液压臂,6、旋转扣件,7、侧部模板,8、电缆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原有台车每环有5块模板,拱顶一块,拱腰、拱脚每侧各一块共4块,改装时拱顶处模板不做改动,拱腰处模板缩短,拱脚处模板加长并加入电缆槽内墙位置。由于二衬与电缆槽内墙设计混凝土标号同为C25,将二衬台车拱脚处参照电缆槽内墙的尺寸规格进行改装后,进而形成隧道二衬与电缆槽内侧墙一体化施工结构,该结构中电缆槽内墙与二衬可以同时浇筑,达到一体化施工的目的。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S1、台车轨道拼装;
S2、台车轮架铺装;
S3、下纵梁拼装;
S4、龙门架拼装;
S5、上纵向连接梁拼装;
S6、上纵梁拼装;
S7、上悬梁拼装;
S8、钢筋拼装工作平台及龙门架支撑;
S9、上部立柱安装;
S10、顶模、侧模及底模安装;
S11、安装液压及电汽系统。
关键部位注意事项:
为避免电缆槽内侧墙脱模时因粘膜而破坏台阶棱角处,内侧墙上台阶模板设计了1%的横坡。模板定位时首先定位上部模板,再定位两侧的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62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H型钢组立对中夹紧装置
- 下一篇:C型钢卧式组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