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纤维保温管道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45943.X | 申请日: | 2015-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08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解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鸿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59/02 | 分类号: | F16L5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 地址: | 2627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纤维 保温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温管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纤维保温管道。
背景技术
连续纤维增强的热塑性管道,近年来出现较大的增长,但在具体使用领域 往往由于成本过高,无法得到大批量的市场应用。针对RTP管在热力保温管道 上的应用,目前热力管道大部分为金属管材,在表面在进行保温处理,不仅成 本高,金属管道还有被腐蚀的风险,如何使用塑料管道代替传统金属管道在热 力管道中的应用,一直是行业内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主要技术难点在于管道的 耐温性、刚性度、耐压性及外管保温性能。
因此,现在亟需一种耐温性好、刚性度强、耐压性好及外管保温性能好的 连续纤维保温管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续纤维保温管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金属保温管道 成本高、容易被腐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续纤维保温管道,包括管体, 所述管体由内壁层、纤维缠绕增强层及外微发泡保温层组成,所述纤维缠绕增 强层设于所述内壁层外,所述外微发泡保温层设于所述纤维缠绕增强层外,所 述纤维缠绕增强层由多层交错缠绕的连续纤维增强预浸带组成。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续纤维增强预浸带由连续玻璃纤维、碳纤 维、聚酯纤维、芳纶纤维与热塑性树脂完全浸润获得,所述外微发泡保温层由 热塑性树脂通过发泡剂微发泡获得,所述内壁层由热塑性树脂或改性热塑性树 脂挤出成型。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内壁层、所述连续纤维增强预浸带、所述外 微发泡保温层所用的热塑性树脂为同种树脂。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热塑性树脂或改 性热塑性树脂作为管道的内壁层,大幅度提升了管道的内壁耐温能力,使用连 续纤维增强预浸带进行铠装缠绕工艺,提升了管道的耐压性能及整体环刚度, 同时使用塑料发泡工艺,直接挤出生产外包裹层,可实现管道的一体式生产, 提高管道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材料实现一体化,层与层之间不使用任 何粘连剂,整体可回收进行破碎二次使用,实现绿色环保,同时在施工过程中 可大幅度提升施工速度、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续纤维保温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壁层;2-纤维缠绕增强层;3-外微发泡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 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连续纤维保温管道,包括管体,管体由内壁层1、纤维缠 绕增强层2及外微发泡保温层3组成,纤维缠绕增强层2设于内壁层1外,外 微发泡保温层3设于纤维缠绕增强层2外,纤维缠绕增强层2由多层交错缠绕 的连续纤维增强预浸带组成。连续纤维增强预浸带由连续玻璃纤维、碳纤维、 聚酯纤维、芳纶纤维与热塑性树脂完全浸润获得,外微发泡保温层3由热塑性 树脂通过发泡剂微发泡获得,内壁层1由热塑性树脂或改性热塑性树脂挤出成 型。内壁层1、连续纤维增强预浸带、外微发泡保温层3所用的热塑性树脂为同 种树脂。
以生产400内径热力管道为例,使用聚丙烯PP进行热力管道的制造,内壁 层使用PP改性塑料,壁厚为9mm,纤维缠绕增强层选用65%玻璃纤维增强聚丙 烯PP,缠绕层数6层,缠绕角度55°,外微发泡保温层使用低倍率PP发泡, 发泡后密度0.3,发泡层厚度2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鸿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鸿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59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刺血针装置
- 下一篇:压电振动片和压电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