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太阳能水循环屋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45320.2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6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柯明兰;官建民;胡荣强;蒋绿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明兰 |
主分类号: | E04B7/00 | 分类号: | E04B7/00;E04D13/18;E04D1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结构 太阳能 水循环 屋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顶,具体是一种钢结构太阳能水循环屋顶。
背景技术
屋顶是建筑的普遍构成元素之一,是房屋顶层覆盖的外围护结构,功能是用于抵御自然界的风雪霜雨、太阳辐射、气温变化以及其他不利因素。有平顶、坡顶、壳体、折板等形式。干旱地区房屋多用平顶,湿润地区多用坡顶,多雨地区屋顶坡度较大。坡顶又分为单坡、双坡、四坡等。
而楼顶隔热层即在屋面上层、房顶上面安装建筑材料进行房顶防晒隔热屋内保温,使最顶楼层不会受太阳辐射而温度过高,提高最顶楼层舒适度。而我国的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为使冬季房间内部的温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以及建筑节能的需要,应当在屋顶设置保温层。
现有的屋顶隔热与保温效果不明显,耗材大,浪费资源,外观不美观,污染环境,而且难以利用水循环与太阳能来冷却与加热屋顶,造成了屋顶隔热冷却与保温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太阳能水循环屋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结构太阳能水循环屋顶,包括隔热保温模块和水循环模块,其隔热保温模块特征是:屋顶最外层覆盖着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厚度为1cm的钢板之上,钢板下层为轻型不锈钢薄片,钢板与轻型不锈钢薄片直接预留有宽度为1cm的水循环缝隙,轻型不锈钢薄片下端安装着隔热保温泡沫,隔热保温泡沫的厚度为12cm~16cm。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太阳能水循环屋顶,其水循环模块特征是:屋顶水管布置在屋脊线附近的钢板下端,该屋顶水管沿着屋脊线横向分布,且左右两侧每隔10cm开凿有喷水细孔,喷水细孔正对着钢板与轻型不锈钢薄片之间预留的水循环缝隙之中,废水横向导水管横跨在屋顶横梁位置,其两端开口与水循环缝隙的最下端相连通,水循环废水收集槽安装在房屋左侧的地面上,其内部安装有电加热丝,水循环电机安装在水循环废水收集槽的右侧地面位置,其一端与水循环废水收集槽相通,另一端通过水循环进水管连通到屋顶水管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创造性地利用了中层水冷与加热来冷却与保温屋顶,其整个隔热或保温过程为,在屋顶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会吸收一大部分的热量,热量通过钢板传递到钢板与轻型不锈钢薄片之间的缝隙中,此时水循环系统启动,水管中的水会通过两侧预留的细孔喷射到缝隙中,从而实现冷却或加热屋顶的作用,水循环废水经过轻型不锈钢薄片流到下端的水循环废水收集槽中,且水循环废水收集槽中的加热电热丝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力会在冬天对水循环废水收集槽中的水进行加热,水循环废水收集槽旁的水循环电机利用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力抽水将水送向屋顶,从而达到整个水循环。最后一层的隔热泡沫层更实现了吸收余热的作用。整体操作方便,且成本低、易于维修、实用性好、且利用太阳能节约了大量能源,必将受到人们尤其是工厂厂房的欢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钢结构太阳能水循环屋顶示意图。
其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钢板(2)、轻型不锈钢薄片(3)、废水横向导水管(4)、屋顶水管(5)、水循环进水管(6)、隔热保温泡沫(7)、水循环缝隙(8)、水循环电机(9)、水循环废水收集槽(10)、电加热丝(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示意图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钢结构太阳能水循环屋顶,包括隔热保温模块和水循环模块,其隔热保温模块特征是:屋顶最外层覆盖着太阳能电池板(1),太阳能电池板(1)安装在厚度为1cm的钢板(2)之上,钢板(2)下层为轻型不锈钢薄片(3),钢板(2)与轻型不锈钢薄片(3)直接预留有宽度为1cm的水循环缝隙(8),轻型不锈钢薄片(3)下端安装着隔热保温泡沫(7),隔热保温泡沫(7)的厚度为12cm~16cm。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太阳能水循环屋顶,其水循环模块特征是:屋顶水管(5)布置在屋脊线附近的钢板(2)下端,该屋顶水管(5)沿着屋脊线横向分布,且左右两侧每隔10cm开凿有喷水细孔,喷水细孔正对着钢板(2)与轻型不锈钢薄片(3)之间预留的水循环缝隙(8)之中,废水横向导水管(4)横跨在屋顶横梁位置,其两端开口与水循环缝隙(8)的最下端相连通,水循环废水收集槽(10)安装在房屋左侧的地面上,其内部安装有电加热丝(11),水循环电机(9)安装在水循环废水收集槽(10)的右侧地面位置,其一端与水循环废水收集槽(10)相通,另一端通过水循环进水管(6)连通到屋顶水管(5)上。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明兰,未经柯明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53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