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喷涂废气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45067.0 | 申请日: | 2015-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1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 发明(设计)人: | 曹绍宇;朱辉;罗冠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宇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关家强 |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涂 废气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喷涂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喷涂废气多是喷漆车间中在喷漆等各个工艺过程中散发的含漆物、助剂等有机物的废气,喷涂废气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苯类、酯类、酮类、非甲烷总烃、VOC等有机气体物,喷涂废气如果不经处理,而直接排放不但危害人体健康,也影响周边的环境和空气质量,而现有处理废气的设备,对废气处理效果不好,处理不干净,达不到排放标准而且处理成本高,水资源浪费巨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负担。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喷涂废气处理效果好,处理干净,处理成本低,水资源可净化循环利用的一种喷涂废气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涂废气处理系统,包括进气管,处理废气的塔体,出气管及离心风机,其中:所述塔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一级生物填料、一级喷淋装置、二级生物填料、二级喷淋装置以及除雾装置,所述塔体底部为循环废水池,所述循环废水池经管道与废水提升装置及废水净化池连接,所述循环废水提升装置的出水口经管道与一级喷淋装置、二级喷淋装置及废水净化池连接,所述塔体与离心风机之间还设置有二级吸收过滤装置,所述二级吸收过滤装置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塔体顶部连通,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离心风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废水净化池设置有能净化水质及去除漂浮物的一体化气浮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级吸收过滤装置内按进气顺序依次设置有板框式过滤层及活性炭吸附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在对喷涂废气进行处理的同时,可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循环利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降低除废气成本,喷涂废气经过塔体设置的生物填料及喷淋装置绝大部分被吸收降解掉,剩下喷涂废气经二级过滤装置的板框式过滤层及活性炭吸附层被完全吸收除净,通过在除喷涂废气的塔体的顶口连通二级过滤装置,确保喷涂废气能有效被除尽,保证离心风机连通的出气管排放的空气符合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喷涂废气处理系统,包括进气管1,处理废气的塔体2,出气管3及离心风机4,其中:所述塔体1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一级生物填料21、一级喷淋装置22、二级生物填料23、二级喷淋装置24以及除雾装置25,所述塔体1底部为循环废水池26,所述循环废水池26经管道与废水提升装置5及废水净化池6连接,所述废水提升装置5的出水口经管道与一级喷淋装置22、二级喷淋装置24及废水净化池6连接,所述废水净化池6设置有能净化水质及去除漂浮物的一体化气浮装置7,所述塔体2与离心风机4之间还设置有二级吸收过滤装置8,所述二级吸收过滤装置8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塔体2顶部连通,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离心风机4连接,所述二级吸收过滤装置8内按进气顺序依次设置有板框式过滤层81及活性炭吸附层82。
喷涂废气经进气管进入处理废气的塔体,经过塔体内设置的双重喷淋装置及生物填料吸收净化后,绝大部分喷涂废气会被喷淋装置的喷淋水及多孔的生物填料结构溶解和吸收掉,少部分喷涂废气经过除雾装置,使得喷淋装置产生的水汽进行分离,喷淋水流入循环废水池,经废水提升装置流入废水净化池,经废水净化池内的一体化气浮装置处理后,对废水进行净化分解及飘去浮渣后流入循环废水池,剩余少部分喷涂废气经管道进入二级吸收过滤装置,剩余勺部分废气经板框式过滤层及活性炭吸附层被彻底吸收净化,经离心风机排出的空气符合排放标准。
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文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宇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宇翔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50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