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载机附加配重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643174.X | 申请日: | 2015-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0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 发明(设计)人: | 赖永刚;钱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昌永得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F9/18 | 分类号: | E02F9/18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王惠萍 |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载 附加 配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载机附加配重。
背景技术
目前,装载机为保证车身自重,是通过在车架上增加较厚的钢板。这种方式的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载机附加配重,目的是用于增加装载机自重,而且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载机附加配重,包括L型的外壳体,外壳体主要是由第一围板、第二围板和第三围板焊接连接构成,第一围板和第三围板为相对设置且均与U型结构的第二围板连接,第一围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三板体相平行,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和第三板体垂直连接。
所述第二围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板体、第五板体和第六板体,第四板体与第六板体相平行,第五板体与第四板体和第六板体垂直连接。
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四板体、第五板体和第六板体垂直连接,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与第四板体和第六板体垂直连接。
所述第三围板与所述第一板体相平行,且与所述第四板体、第五板体和第六板体垂直连接。
装载机附加配重还包括用于插入与车架连接的螺栓的套管,套管一端与所述第一围板焊接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围板焊接连接。
装载机附加配重还包括用于安装与脚踏板连接的螺栓的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五板体上。
装载机附加配重还包括用于安装与护板连接的螺栓的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设置于所述第四板体和所述第六板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装载机附加配重,可以设置于车架上用于增加装载机自重,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制作方便,有利于形成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载机附加配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载机附加配重去掉第一围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去掉第二围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第一围板;11、第一板体;12、第二板体;13、第三板体;
2、第二围板;21、第四板体;22、第五板体;23、第六板体;
3、第三围板;31、第七板体;32、第八板体;
4、套管;5、第一固定块;6、第二固定块;7、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载机附加配重,包括L型的外壳体,外壳体主要是由第一围板1、第二围板2和第三围板3焊接连接构成,第一围板1和第三围板3为相对设置且均与第二围板2连接,第一围板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和第三板体13,第一板体11与第三板体13相平行,第二板体12与第一板体11和第三板体13垂直连接。
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围板2为U型结构,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板体21、第五板体22和第六板体23,第四板体21与第六板体23相平行,第五板体22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板体21和第六板体23的上端垂直连接。第四板体21和第六板体23为形状相同的L型结构,第一板体11位于第三板体13的上方,第一板体11并与第四板体21、第五板体22和第六板体23垂直连接,第二板体12和第三板体13与第四板体21和第六板体23垂直连接,第二板体12与第五板体22相平行。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围板2具有三个开口,第一围板1的三个板体将第二围板2的一端开口封闭,第三围板3将第二围板2的另外两端开口封闭。第三围板3包括与第一板体11相平行的第七板体31和与第五板体22相平行的第八板体32,第七板体31与第四板体21、第五板体22和第六板体23垂直连接,位于第五板体22下方的第八板体32的两端分别与第四板体21和第六板体23的下端垂直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第五板体22、第七板体31和第八板体32均为矩形平板,这些板体的厚度与第四板体21和第六板体23的厚度相同。第一围板1、第二围板2和第三围板3焊接连接形成内部中空的外壳体,外壳体的内部填充混凝土,增加配重重量。在加工配重过程中,通过焊接方式制成外壳体后,通过第三围板3的第七板体31上开设浇灌口向外壳体内的空腔体中填充混凝土,最后通过封板封闭浇灌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昌永得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昌永得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431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雨水和雪水收集器
- 下一篇:新型复合式交通隧道





